副刊:臆解《恒先》‧第十三簡 【簡文完】(十六) 銀髮游藝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

上接:

副刊:臆解《恒先》‧第十二簡 (十五) 銀髮游藝

https://www.peopo.org/news/240749

@@@@@@@@@@@@@@@@@@@@@@@@@@@@@@@@@@@@@

 

臆解《恒先》‧第十三簡

得之,用或失之,舉天下之名無有廢者。與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用有求而不患。                           (第13簡)

然而,運用這種方式想取得成果,可能有所得,也可能有所失;不過,無論結果是何者,皆會有其相應的名而不被廢忘。天下所有被稱為明王、明君、明士者,因此,都是能不遲疑的運用自然法則所擁有的力量,去處理事務以求取成果。【簡文完】

回顧全文,可以看到從第五簡到第六簡,文章開始討論『有出於或,生出於有,音出於生,言出於音,名出於言,事出於名。 這一組自然演化次序。其中,與人「用智」有密切相關性的次序,就從“音”字開始。形成:音→言→名→事 的次第開展;從人的立場來看,其內容皆是不具自然形象的心志活動與其產物。而在第七簡,原作者在「事」之前又增加了「作」;從文意來看,主體是刻意指「人為的造作」,且指出這個「造作」的力量來源,非自然力直接作用,而是間接由人的生存需求,利,所產生的,並接著展開討論「作」的現象。

為區分「人為之作」與「自然之作」,原作者認為:前者或許能由能力強的人所完成,但後者,則完全非人所能控制。許多人自認為成功或失敗的造作,其實都是自然作用(自然傾向【肰】加上自然力【有】)的結果。由此,再回轉去討論 言→名→事 次序裡的生成現象。而到了第十二簡與本簡,則對因人所為而生成的「事」再作出區隔,即「名」與「明」。

原作者嘗試指出,所謂「名」,指的是人因為「慾求」而努力施作以取得成果,而這個造作的過程也產生了「名」;而所謂「明」,則是除了上述的「人慾求」驅動力外,能兼顧自然法則的規範並借用其力量,因此所得到成果必然有異於「名」。因此,前者是自然力的支流-「人慾」所推動的反應過程與結果;後者,則在「人慾」支流裡,注入部份的自然力本流(也就是「用有」)後的反應過程與結果。

“名”字的甲骨契文參看圖一a和小篆字體幾乎沒有差別。說文對它的解釋是: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這個解釋,從字體的結構看,很可能便是最原初的定義。如果是這樣,它代表在人類社會中,開始有了人為的辨識系統,用以方便人在交互運作時,區辨所涉及的一切事物。在這種作用下,最初,它不必然帶有價值功能的判斷。不過,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它開始產生附加的價值判斷。譬如,在《國語‧楚語》裏便有文句:『…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意思大略是說「…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後代,輔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聲。…」原文句中的「令名」一詞,一向的解釋便是「好的名聲」。更往後的年代,便有現在為大家所熟悉的成語,「聲名狼藉」,的出現。

“明”字則不然。它的甲骨契文(參看圖一b)所顯示的,除了表示一種自然的,易於為人眼所辨識的狀態外,對人類而言,由於涉及生存的需求,所以也同時表達許多正向的價值概念。說文解釋說:

『【明】,照也。从月从囧。古文明,从日。』

如同說文注所說:「云古文作明。則朙非古文也。」,或許為了強調「照射」、「照亮」的概念,古人將原為“日”字偏旁,改寫成(或另外創造出)意義為窗戶的“囧”字符號,而成為小篆的字體-“朙”。對先民而言,就「辨識」功能或價值意義來看,“明”應該比“名”更為寬闊。

簡文此處的“患”字,有學者解讀作“慮”字,但季旭昇在《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三)讀本》中,解讀作“患”字的解釋應該更為合理;在文意來看,也應該是「患」而非「慮」。

說文解釋“慮”字說:『謀思也。』從構字造型來看,應該合於原造字本義。但,如果用這個解釋來解讀簡文文句,使成為「用有求而不慮」,顯然和多數人作事的方法相背離。

“患”字則不然,說文解釋“患”字:

『憂也。从心上貫吅,吅亦聲。【患】(參看圖二‧a),古文,从關省。…』

這條解釋文和現代常用的說法,似乎有些不一樣。不過,進一步從解釋文句所說的古文(參看圖二‧a),讀者應會恍然大悟,原來許氏認為“患”字是“關”字的省變、演化字。讀者如果考察舊式居屋的木門,會發現兩扇門板內側,各有一個從側面看成為ㄇ字型(參看圖二‧b),可以用橫木穿入的結構,當關門時,用橫木同時穿過此部位,門便不能打開(參看圖二‧c,本圖是金屬結構),而這正是說文解釋“關”字說:『以木橫持門戶也。』的由來。同時,關門時,兩扇門的ㄇ型結構,會呈現併位形式,便形成說文對“患”字解釋文,「从心上貫吅,吅亦聲。」中,“吅”符號的來源。透過這一層理解,圖二‧a字所代表的第一涵意便非常明顯:心中繫掛著關門的事。跟據許氏文意,將 圖二‧a字的“門”符號去除,剩下的便是“患”字。

所以,將“患”字解釋作「憂也」,意思應該指的,是從字的構造解讀“患”字:用“心”符表示「思慮」或「掛念著」,而其標的則是字上方的“串”符所代表的涵意。“串”符不過是假借“關”字裏門發揮功能的第一涵意,所以借託它所代表人的心理情境,才是內層的本意。

那麼“串”字的真正本意是甚麼呢?說文注提供了很好的解釋:

『…从心上貫吅。吅亦聲。此八字乃淺人所改竄。古本當作从心毌聲四字。毌貫古今字。古形横直無一定。如目字偏旁皆作?。患字上从毌。或横之作申。而又析爲二中之形。葢恐類於?也。春秋繁露曰。心止於一中者謂之忠。持二中者謂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董氏所說固非字之本形矣。古毌多作串。廣韵曰。串,穿也。親串卽親毌。貫,習也。大雅。串夷載路。傳曰。串,習也。葢其字本作毌。爲慣摜字之叚。借也。廣韵又謂炙肉之器爲丳。初限切。亦毌字之變體也。患胡丱切。十四部。舊多讀平聲。

解釋文提到:「廣韵曰。串,穿也。」,應該才是接近簡文存在或更早年代的使用法。不過「穿」字,可以是實體的聯通,也可以是不具相的事務相聯繫。這可以用“貫”字作旁證。“貫”字,說文解釋說:『錢貝之貫。』,而從商代以來,“朋”字代表的便是「串貝」,這也間接說明“串”字的概念起源已久。將貨幣串聯一起,對常人言當然是重要的事,所以必須特別關注。由此,讀者因此知道其它的解釋,如作:「貫,習也」,應該是引申的用法。也因此“患”字的本意應該是:人思慮不熟悉事物間的關係,或者,掛慮相關事物的重要性。同樣的,將“患”字作引申解讀,則有:《玉篇》的:『禍也,疾也』;《廣韻》的:『惡也,苦也。』,而這種負面心理的解釋方式,應該正是反應人本來就不喜歡事務的煩瑣、不順暢的心理所造成,但顯然卻是轉變成常用的意思所在。

透過上述分析,顯示出想要適當解釋簡文「用有求而不患」,看來必需以年代較早遠的涵意來處理。且該文句間接表示的是:能被稱為是「明王」、「明君」或者「明士」的人,平時就必需不斷的,使自己能熟悉自然運作的種種法則與方式,並明白其力量所在。能夠這樣,當臨事的時候,便能避免私慾的干擾,毫不遲疑、正確的運用自然法則加以處置。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副刊:臆解《恒先》‧第十三簡 【簡文完】(十六) 銀髮游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