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鐵馬風雲──從單車問題看校方與社區互動

2014/05/11 09:00
1,74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傅彥龍

 

 

  長年以來,台大與周邊社區維持著一種緊張的關係。Ubike設置後,引進遊客潮,校外人士騎乘單車進校園休憩,違停問題令校方十分頭痛。另一方面,對於學生在台大周邊亂停單車、逆向騎乘等現象,周邊居民屢有怨言。顯見,腳踏車問題凸顯了校方與社區互動上的缺陷。

 

Ubike在台大

  先前,總務處事務組配合台北市交通局,在台大周邊推動公共自行車Ubike的設立,期望能藉「以租代買」循序改變台大師生使用單車的習慣,分擔部分交通需求,避免校內單車數量不斷膨脹,進而減輕校內交通壓力。

  然而,Ubike設置後帶來校外遊客潮,加劇校內的違停現象。以年度違停拖吊數字為例,校外人士違停次數由100年度的1323次,逐漸增加為102年度的1794次,占總拖吊數的比例也從5%升為7%。管理股股長蔡培元表示,Ubike減少校內單車自有率成效有限,引入車流與違停問題,對自行車管理衝擊不小,也帶來拖吊業務上的困擾。

  蔡培元股長提到,校外人士常抱怨校園內標示不清楚,跟著學生停卻被拖吊,還要費一番功夫問路到水源校區拖吊場領車。由於校外人士的單車多半沒有車證,為了避免盜領或冒領,認領時必須影印其證件,但遊客也不一定剛好有帶證件。

  針對上述問題,校方曾經請台北市政府在Ubike租借站設公告:騎乘者若進入台大校園,要把Ubike停在規定的停車格內,否則學校會拖吊。因為租借站有限,請市府在租借站設公告,比起校方在校園各處設公告更容易。然而,市府並沒有接受。

 

學生腳踏車在社區

  以新生南路三段及羅斯福路三段之間的大學里為例,大學里及溫州街除了住宅區,還有許多餐廳、咖啡廳、書店等商家提供台大學生飲食、買書、逛街等各式需求。台大側門的新生南路三段對街,平時人潮不少,有時人行道上停滿了單車,參差不齊,壓縮到通行的空間,造成單車與行人共行於騎樓下,影響行人安全,尤其是羅斯福路三段333巷內(誠品後側的巷子)和羅斯福路三段283巷內(溫州公園旁),用餐時段的人潮加上單車亂停,並嚴重妨礙汽車的出入,附近也曾有居民抗議住家前門被單車擋住。此外,學生經常逆向行駛,狹窄的巷弄中,兩車交會時往往十分不便,甚至發生不少件機車族與單車擦撞的意外。

  究其原因,首先,學生極少注意到大學里的巷道多為單向道,常常逆向了而不自知。其次,狹窄的巷弄兩側停滿了當地居民的自用車。大學里里長表示,里內有許多棟缺乏地下停車場的國宅,而里內也沒有其它可以興建停車場的空間,停車位本來就供不應求。再來,有些學生為求方便,暫時把腳踏車停在要道,或是硬把腳踏車龍頭擠入車叢中,卻忽視凸出的後車身有可能阻礙交通。

 

解決措施

  針對這些問題,蔡培元股長說:「市府並沒有考慮到台大周邊是個大學城,沒有在周邊設置足夠的單車停車位。我們曾經要求市府幫忙設置停車位,並回應里民需求,若是違停就直接拖吊吧。」不過針對這項訴求,市府表示目前在大學里附近找不出更多停車位。

  鄰里曾針對單車問題向立委申訴,台大因此被立委要求:在提出解決方案前,凍結部分預算。校方表示,對於校外違規停車現象,協調市政府相關單位進行拖吊;透過定期宣導措施(寄電子郵件和請工讀生在校門口舉牌),提醒師生勿違規停放車輛;持續與里長溝通,並由學務處透過服務性課程,如老人服務,來加強學校對周邊社區之服務;台大對周邊里民提供停車、場地使用優惠,校內各項活動提供部分優惠票或免費票給予周邊居民使用。

 

各方對校方處理措施的看法

  然而上述的方式有一些局限。以拖吊而言,目前單車拖吊管理制度仍不完整,許多單車拖吊到龍門國中,卻很少人領回,使得龍門國中地下停車場的空間快要被拖吊的單車占滿了。蔡培元股長也坦承,舉牌宣導主要是提醒剛進台大而不了解學校規定的新生或轉學生,其實效果很有限,不如交通警察大隊拖吊有效。

  對此,溫州社區發展協會會長何承翰表示:「拖吊只是暫時性的把腳踏車從人家面前移開,目前缺乏一個真正可以系統性完全解決紛爭的計劃。」「上述的解決辦法治標不治本,真正要治本是社區、學校、學生三方共同評估,什麼樣的討論模式是大家想要的,要如何用制度規範,或者要藉由社區自治會產生的結論,再以制度化或程序化的方式處理。學校目前沒有針對這些問題召集社區居民或里長,只說『會再討論』。」

總務處交通股人員提到:「違停的紛爭和社區的整體規劃有關,若按照消防法規,巷道必須保持通暢,巷道其實也不應該停汽車。可是現在他們基於停車位不足,決定把巷道留給汽機車停,沒有考量到很多學生其實住在里內,已經有點像台北市民在社區裡面的停車需求,但他們獨獨認為那些腳踏車都是台大的,可是卻沒有想到他們的里民也是騎腳踏車到台大來。」他認為,這是互相的關係,里民騎車到台大來會造成台大的困擾,要台大概括承受,卻不能容忍學生在里內的停車需求。商家要做生意,至少要提供客人停車的需求。

  溫州社區發展協會會長何承翰表示:「我們這邊希望學校談之前,我們能夠先找出適合停放單車的位置,或是估算適合的數量,再把這些數據給學校,讓學校宣導那些地方適合停放。」除了上述的措施,何承翰認為,校方也要讓學生了解大學里的交通動線,可以在新生訓練跟學生介紹台大周邊環境。另外,也可以針對違停的腳踏車,拍下車證,整理成清單交給學校,由校方處理。這個做法台大似乎還在評估階段。

       

處理方法的討論機制

  社區與台大的溝通管道,幾乎僅限於打電話反映意見。雖然台大校方每年都會派員拜訪里長,互動溝通,但顯然無法解決上述的單車問題。

  單車違停處理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校方目前並沒有讓居民參與討論或提議。蔡培元股長說:「制定單車違停政策,基本上是針對校園內的單車違停,校園內的政策不需要和居民討論,因為這是校內的管理規定,我們也不能去制定校外的管理規則,這已經踰越我們的權限。」被問及學校和居民之間的溝通管道該如何改善時,蔡培元股長表示:「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溝通,一旦溝通就要有承諾,但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承諾,因為那不是學校的權力可以行使的。例如拖吊,我們只能在校內拖,我們不可能去周邊鄰里巷道拖,那些都是以停管處的拖吊為主。」

  何承翰會長認為,公民參與式的討論才有可能匯整各方意見。社區可以先歸納出論述交給學校,同時學校、學生也提出相關的配套,雙方討論,達成協議,然後執行。學校目前完全沒有打算就單車問題與居民討論。「他們很多的評估或是互動,對周邊社區而言非常薄弱,甚至完全沒有被感覺到。」他提到,台大校方把很多東西看待為自己的財產,並沒有跟周邊互動的環節納入綜合評估,但美國或歐洲學校的大學城,並不是只看他們的校區內有甚麼建築物,而是看整個城鎮因位在學校周邊而形塑的氛圍和地景狀態。

  社區空間規劃及交通動線上,台大跟大學里社區目前仍切割為不同的群體,彼此欠缺對話與聯繫。因此,學校與里民,甚至還有市政府之間,需要一個常設的溝通平台,讓三方意見充分交流,針對台大連結整個大學里的交通動線、社區規劃,進行統一的設計,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作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