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噪」反──從新體噪音談校園開放
◎林宜庭
台大綜合體育館在校內因為較原本的體育館為新,而被學生稱之為「新體」,校外亦有「台大小巨蛋」的稱號。近幾年來,新體舉辦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除了大型運動賽事、校內集會,也包括了出借給校外舉辦大型演唱會、同人誌展、企業尾牙、宗教活動等。
然而,新體舉辦演唱會產生的噪音,長期困擾新生南路另一側的大學里居民。居民雖曾向學校反映,但噪音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環保局告發主辦單位多次亦無改善。
去年十一月,台北市政府將新體視為營業場所列管,並於今年生效。今年1月18日晚間演唱會環保局首度開單告發噪音超標,勒令30天改善。1月22日晚間演唱會噪音仍超標,因未改善首度被處以罰緩,此為依〈噪音管制法〉處分演唱會「營業場所」罰鍰的全國首件案件。
台大因這次的案件,再度佔據各大媒體的新聞版面,在校內也引起了討論。這幾年新體舉辦的校外活動的增多,如今被環保局認定為「營業場所」,新體的營運是否違背教學初衷?附近的老鄰居又是如何看待台大?大學在當地社區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教學與營運的平衡點
新體興建的目的是為了替代原本過於老舊的體育館,提供師生更多體育教學、慶典集會的空間。理應是以教學為目的,而非出租場地的營利場所,為何會開始出租場地?但事實上,綜合體育館興建時,台北市政府要求應提供大台北民眾使用,體育室場地組林聯喜組長提到,新體的規劃除了校內師生使用,同時也是要提供大台北地區所缺乏的中型場地。
林組長進一步說明,大型體育館的硬體設備維護費用相當高,要永續經營需自籌經費,以減少校務基金的負擔。最初,校方打算委外經營新體,如同第二活動中心的集思會議廳,是體育室要求須由學校自己管理,以保障校內教學使用場地的權利。他認為,教學是最主要的目的,唯在課餘時間才會出租場地給校外活動,不會讓校內教學受到影響,而這也是為了能提供師生好品質的場地。
目前新體的營運是由體育室負責,雖是學校機關但因為需要自籌經費,產生了商業行為,如同私人企業尋求利益。在這樣的模式之下,令人擔心的是教學與營運兩者的關係是否會失衡,因利益導向而壓縮學生的使用空間?校方應在這兩者間努力尋求平衡點,不能本末倒置令學生喪失應有的權利。
而我們也看到,這學期,體育室開設了免費的運動推廣班,以老師們的專業回饋學生。林組長表示,幸好學生的反應很熱烈,未來會朝這個方向繼續去做。在教學與營運之間,體育室除了積極開源,也在思考要如何回流到原本教學的目的。
噪音長期擾民
雖然新體在建造之初就有出借場地的規劃,但硬體設備卻缺乏足夠的隔音效果,沒有考量到對週遭居民可能產生的影響,在加上原本對面即為高樓,噪音容易擴大,造成日後大學里里民的不滿。里民向學校反映之後,過去校方試圖解決問題,例如:要求租借場地的主辦單位控制音量、篩選租借場地的活動、舉辦大型演唱會前會先主動通知對面大樓的住戶、提議替住戶將窗戶更換為隔音玻璃等。但新體的先天體質不良,容易產生噪音,即使體育室盡量篩選活動、約束主辦單位,仍然會有意外狀況發生,也並非每個住戶都願意將窗戶更換為無法開窗的隔音玻璃。因此,噪音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里民的不滿長期累積下來,轉而向環保局告發、立委陳情等給予台大壓力。
針對噪音問題,體育室成立了噪音防制小組,提出了解決方案:第一,在硬體設備改善之前不再舉辦大型演唱會,若現場測出噪音超過標準,會立即斷電。第二,尋求校內具有專業背景的教師、校外廠商合作,改善新體的隔音設備。
林組長表示,目前仍在尋找改善隔音設備的合作廠商,但目前的廠商無法保證隔音效果能達到校方的預期,尚在持續的洽談。與居民的對談溝通,應該先要有一些改善的成果出來,才能顯現台大的誠意。
老鄰居如何看台大?
溫州街發展協會會長何承翰則認為,新體演唱會的噪音問題存在久矣,過去與校方的溝通一直沒有成果。這次因部分居民向立委反映,校方才有較為積極的回應,但成效如何仍需觀察。何承翰會長另外提到,長久以來台大與社區之間有許多問題沒有被解決,例如腳踏車亂停、噪音擾民等,附近的社區居民對台大已經失去信任。此外,台大與社區的溝通,大都仰賴行公文給里長,但資訊不一定會被傳遞出去,應該要有更好的溝通管道。而在國外,大學會很重視與社區的連結,有「大學城」的概念,但在台灣不是這樣,兩者的連結很薄弱。
這次的事件反映的是台大校方對於社區關係的忽視,往往要等到社區居民的反應強烈,或是遭受到社會壓力,才會更積極的處理「問題」。然而大學與社區的關係不僅僅是「問題」,有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彼此的交流、互動,雙方對彼此都會產生影響,台大不應將自己視為完全獨立於社區的校園。
校園的「再」開放
台大校方曾表示會努力敦親睦鄰,像是提供居民新月台停車場的優惠,體育室也有討論提供相關優惠方案的可能性。從新體產生的噪音到視為營業場所列管,以及與社區居民的連結,顯現的是大學校園的公共性、開放性:小至週邊的社區,大至整個城市,台大從來都不是一個封閉、與外界隔絕的校園,這幾年甚至有「台大公園」的戲稱。
然而,「校園開放」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校園空間對外開放,開放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擴及周邊的社區,大學校園與校外之間是相互影響,彼此連結在一起。從新體噪音擾民的事件來看,「台大公園化」只說明了校園空間的變化,但沒有看到校園與社區的連結。如果我們對於校園開放的想法,仍然停留在「打掉圍牆」,則無法察覺到在制度上、組織上,也有一道高牆隔絕了那些被影響、有權利發聲的老鄰居。
校園的「再」開放要思索的是:社區與校園之間的連結如何可能?一流的頂尖大學除了衝排名,也應當在當地深耕、建立起社區與大學的網絡,實踐與反思學院裡的知識。與社區之間的「問題」,或許可以成為校方、社區、學生共同合作的第一步,讓情緒性的對立消失,重新連結、看見彼此。
新體與大學里社區僅隔著新生南路對望。(圖/林宜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