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江蕙故鄉 溪口重拾客家文化

2014/05/16 11:11
5,311次瀏覽 ・ 10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溪口鄉民大多來自閩粵 但已不諳客語 鄉長提倡客家文化

【記者黃湧信、江心原╱溪口鄉報導】位於嘉義縣溪口鄉與客家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和歷史,溪口鄉鄉長劉純婷為了讓客家文化精神得以保存下來,大力推動客家文化,讓溪口人重新認識屬於自己的文化,認祖歸宗。

客家人占總人口百分之五十五的溪口鄉,從前鄉民大多來自廣東、福建,俗稱河洛人,但經過時間流逝,長時間語言之間的同化,現在鄉民都說閩南語,不會講客家話,有聽過長輩說過客家話的人,現在也都是鄉中年邁耆老,而且鄉裡老年化情況嚴重,大量年輕人不喜務農,前往外地謀生。溪口鄉客家文化與其他地方客家文化不一樣的,是有許多福佬客,福佬客俗稱「客底」,是指改用閩南語,被閩南化的客家人後裔。

自劉純婷上任後,大力復興客家文化,改建舊衛生所,成為客家文化生活館,並且籌備一系列推動客家文化活動。劉純婷笑著說:「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七、八十歲那一代已經不再使用客家語,因此這一代或更年輕一代就更加不瞭解客語。」

開始推動客家文化時,有些民眾詢問為何要推動客家文化而不是其他文化?甚至會有人到客家文化館來踢館,劉純婷就會說服鄉民,例如告訴他們家裡拜祭方式其實是跟客家有關,鄉民的飲食、建築物,許多姓氏家族的堂號都和客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關聯,慢慢地溪口人逐步轉變,開始自動說自己是客家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推動客家文化更是長遠事業,劉純婷表示,為了讓客家文化在地扎根,溪口鄉參加客語競賽及客家語檢定,並且找客委會主辦舉客家文化遊戲闖關活動,也有親子DIY、特色郵箱等活動,讓大人小孩一同熟悉這個文化。另外,還有類似環鄉自行車道,讓這些比較年輕化活動,吸引年輕人返鄉一起為溪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還有以唱歌方式讓大家習慣客語,唱歌大家都愛唱,現在客家語歌曲在溪口鄉已經蠻盛行了。

溪口鄉文化生活館也是嘉義縣知名建築,民國九十八年榮獲內政部「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綠建築,建築外觀像是一本打開的書,館內是溪口鄉圖書館,館內空間保存客家文化文史及學習教室,以推動當地藝文活動,讓客家文化活絡於鄉鎮。

每一個鄉鎮都有自己特色和在地文化,每一種特色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像是知名歌星二姊江蕙就是溪口鄉人,鄉裡曾經有一位一百零六歲的第一屆助產士張新春阿嬤。被問及願景時,劉純婷誠懇的說:「我們有自己特殊的客家文化,就讓它發展其特殊性,溪口鄉客家文化有別於其他地方,有差異,才會吸引人過來。我們在全鄉整體規劃中有一致性方式,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才能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生生不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