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機夢 守護傳四代的土地
【記者王若嵐、白芳羽/台北市報導】代代務農的劉兩傳、薛蘭瑛夫婦,雖然繼承祖先從清朝留下的土地,但是為了能有更平穩的生活,決定選擇考取公職,後來薛蘭瑛在一次農會舉辦的有機課程中,認識截然不同的概念,便深深愛上這種與環境、土地共生息的農作生活,於是她開始從事有機農業,後來還讓農場變成有機教育的平台,讓各年齡層的人都有親近、認識大自然的機會。
元極有機蔬菓耕學農場園主薛蘭瑛(左)以及女兒(右)
|
與有機結緣 勇敢嘗試
劉兩傳從祖先繼承面積大約一甲的土地,世代務農的劉家明白從事農業就是要看天吃飯,每次遇到天災總是會自行承擔損失,收入其實很不穩定。為了追求更穩定的生活,劉兩傳考取公職當上公務員,薛蘭瑛則是到銀行工作。 薛蘭瑛在一次的說明會中接觸到有機農業,於是便辭去工作決定拿起農具,但是不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要與自然一起共生息。
元極有機蔬菓耕學農場成立於二〇〇〇年,園主薛蘭瑛說當時有在練的元極功,是屬於外在的養身保健,在因緣際會下參加有機農業說明會之後覺得,養身應該要內外兼具,吃進身體的東西也要健康,因此決定投入有機農業並將農場取名「元極」,希望能從內到外用健康的方式生活。一剛開始轉型的時候,在不使用化學肥料的情況下,雜草吸收養分的速度比農作物快,會蓋過作物所以必須常常除草,而除草都是用半人力的機器,在台北光是雇用人力成本就很高,投入有機農業的初期也要有經費,一開始種出來的菜不僅不好看也不好吃,隨著長期的努力一邊做一邊研究,作物開始越長越漂亮。原本只是要種給家人吃,後來在鼓勵之下薛蘭瑛想分享給更多人,於是取得慈心有機認證後開始販賣她的蔬菜。
用推廣與教育分享有機農樂趣
「你對土地付出多少,它就會慢慢回饋」在經過三四年後,土地也慢慢的改變,種出來的菜品質也漸漸提高。薛蘭瑛表示,當一頭栽進有機農業的領域裡後,根本不可能會再回頭,因為作為第一線的農民不會再接觸、吸入農藥或者化學肥料,本身也會變更健康。剛開始並不是以能夠販賣多少為目標,她回憶第一次賣菜時什麼都不懂,看著其他農民依樣畫葫蘆,抱著忐忑的心情向消費者推銷自己的菜,雖然只賺一千多元,但是那種滿足與成就感,以及受到肯定的感覺,給她一直持續下去的力量。
在農場漸漸步上軌道時,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現產業發展局)與農會合作,規劃讓台北市國小學童體驗有機農業課程,薛蘭瑛參與這個活動,到北投文化國小教一年的有機課程。但當時很少人從事有機農業,而且她從來沒有嘗試過有機教學,只能依據教學環境、對象自行設計規劃課程,因為北投文化國小沒有土地只能用盆栽進行觀摩與操作,會受到很多限制。即使如此,最後不僅讓小朋友實際體驗種菜、學習有機知識,也讓他們體會到有所付出後得到成果的喜悅,這次的經驗讓薛蘭瑛對於有機教育開始有了信心跟勇氣一直做下去。
食農教育讓學童直接面對土地
薛蘭瑛了解到教育的影響力,認為有機教育要從小扎根,於是又接下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規劃的食農教育計畫,這是則是讓小朋友每個星期都到農場,連續七週的課程,不會在受到場地的限制,從鬆土、種苗、採收、包裝、烹飪都讓小朋友親自動手,也增加自製艾草粿、仙草凍的活動,而像是烤蕃薯之前也會教導怎麼撿柴、生火等野外求生常識。這些小朋友也會影響父母、家庭,進而讓更多人願意支持有機蔬果產品,一點一滴的推廣,讓更多農民願意投入。
薛蘭瑛的女兒劉怡雯也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在高中時就決定要從事農業,從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之後,積極參加農業推廣的交流、活動,也到日本見習,增進自己知識經驗,然後回到家裡將所學應用,跟著媽媽一起幫忙經營農場;而劉兩傳則是在退休之後也一起幫忙農務。
為了保持每次課程的品質,目前元極有機蔬菓耕學農場只接受二十人以上的團體,除了小朋友也有許多公司、親子團體預約。他們認為這個農場是一個教育平台,讓來到這邊的人對愛護環境有更直接的認識,並且希望零到一百歲的人都可以一同體驗。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