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03年數位機會中心 東區交流會

2014/06/07 10:17
2,130次瀏覽 ・ 4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由教育部主辦103年數位機會中心(簡稱DOC)東區交流會,於5月15、16兩天圓滿落幕,本次交流會議邀請全國十個縣市67個數位機會中心,齊聚臺東共襄盛舉。臺東縣長黃健庭一早即蒞臨會場,迎接遠道而來的夥伴們,為二天活動拉開序幕,同時針對偏遠地區的數位發展現況、未來執行願景等,和與會貴賓分享勉勵。

臺東縣數位機會中心從民國九十四年設立至今已有九年,從基礎建設開始紮根,執行數位教育、數位行銷、文化典藏及社會關懷四大面向,103年度九個分佈點,成功幫助偏鄉創造出許多「數位機會」。此次交流會議主軸在於遴選臺東縣五個鄉鎮點,以產業、社會、典藏、學習為主,讓與會的夥伴們能將各個社區的執行能量,帶回DOC設立之鄉鎮特色上,成功創造遍鄉透過數位提升的價值。 

照片

【烏龍在鹿野】清澈的溪水,甘美泉水種植出上等好茶,到了新元昌再看茶葉之父如何製茶,揉茶培茶,濃濃的茶香彷彿一直在這山谷平壤裡環繞。空曠的鹿野高台讓視野遼闊,站在高台的頂端望著遼闊的高台令人心曠神怡。數位大量曝光了熱氣球資訊,原本名氣逐年銳減的鹿野,如今每年吸引數萬遊客慕名前來。

照片

【巧遇池上米】來到池上體驗客家米之旅,一路上聽著萬安國小余主任細心的講解,彷彿時光回到了從前,客家人翻山越嶺辛苦得來到池上開墾,種下了一粒小米養活了一家數十人,數位在此典藏了祖先文化讓它永續流傳。

照片

【徜徉池上鄉】一條婉婷的伯朗大道上,一路上聽著解說人員說道這裡米的驕傲,兩側的稻穗被風吹拂形成了清幽幽的稻浪,腦袋想著金城武先生剛從我旁邊騎車經過。先人的耕耘成了記憶,後人的典藏永存延續,透過數位發現,透過數位看見,I see U 。

照片

【關山有米有】到了關山,看見了每一粒米背後的故事。走過布農文物館,踏實的布農裡沒有階層,萬物皆有靈在布農裡備受尊重,用簡單的口吻用單純的手法呈現樸質踏實的布農;來稻米國學校,才知道稻穗扒了幾層皮才變米,即使是看似簡單的數位,也是經歷學習才如火存菁。

照片

【旗魚躍成功】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除了努力就只剩下台11線能到達。來到了海洋環境教室,聽著鏢旗魚人的艱辛,站在船頭的頂端舉起了手中重達20公斤的標竿,毅勇的丟出了手中希望的標竿,即使是驚濤也奮勇跨越。解說人員是成功群聚的一員,他們是透過成功DOC結識而組成的群聚,他們來至各個不同領域,唯一的相同處是他們都是返鄉打拼的年輕人。不畏懼返鄉的辛苦,期望以數位找回以前成功的繁榮。

除了實地參訪外,交流會上也邀請朱化創意整合有限公司陳明輝總經理,暢談社區發展的緣起,從投入不同鄉鎮到熟悉各地文化,「文創」成了他與地方溝通的主要橋樑,秉持著對地方人事物的熱忱,讓面臨夕陽產業的紅磚瓦再次發光發熱。

二天一夜的交流活動,在不同縣市的分享中劃下完美的句點,從與會夥伴們的分享中發現,雖然遠自偏遠鄉鎮,但是透過交流,相互激盪對地方投入的熱忱,從凝聚社區力量出發,以數位學習聚焦地方文化、產業攏絡及弱勢關懷,承如夥伴們與會上的分享:「教育學習如同便當中的白米飯,當大家都專注菜色時,很少人會注意米飯的香甜,而DOC在做的即是紮根地方,為便當美味加分的重要靈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