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選對巧克力為健康安全把關

2008/11/22 02:52
2,8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高純度黑巧助益 高糖度白巧增肥


記者/孫凱欣報導


    象徵甜蜜愛情的巧克力,讓人又愛又怕。巧克力的誘人風味,引發味覺與視覺上的驚喜令人難以抗拒,但巧克力的高糖分和高脂肪,往往卻讓追求健康飲食的人敬而遠之。近年來,科學家陸續研究證實,巧克力中所含的植物化學物質對健康有益,許多人也藉此鼓吹多吃巧克力。但巧克力真是如此神奇的健康食品嗎?營養學者的答案是:「不!」

 十六至十九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疾病都可以藉由巧克力來改善,如肺結核、牙痛、潰瘍、腫瘤、貧血、消化不良、憂鬱症和心臟病等,同時巧克力也被認為有催情作用。現今也有不少科學研究表明,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和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可讓身體器官免於老化、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丹寧酸能抑制細菌、降低蛀牙發生率;而咖啡因則有抗憂鬱效果、振奮精神、強健敏銳思維等;另外,女性在經期時多吃巧克力,不但能儲存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更減輕不適感。

 義大利一項研究指出,巧克力具有春藥特性。巧克力中的色胺酸能幫助人體合成血清素,穩定情緒;苯乙胺能刺激大腦產生腦內啡,使人身心輕鬆愉快,並具有催情作用,甚至達到性高潮。但此種說法立刻被翻案,《性醫學雜誌》於2006年發表一項研究,吃巧克力並無明顯刺激性慾的效果,原因是色胺酸與苯乙胺在巧克力中的含量太少。

 縱使巧克力富含有益健康的成份,但並不表示可視作保健食品。振興醫院營養師鍾子雯表示:「巧克力對心血管健康的確有正面助益,但若在製造過程中添加許多糖分、椰子油等,就會大大減低其作用,反而傷害心臟血管,像是做成餅干、糖果等的巧克力製品就不適合常吃。」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巧克力,大部份都不是高純度巧克力,而是由可可豆、糖、牛奶和乳溶劑加工過後的混合物,而黃烷醇雖然對心血管有所幫助,但因味道苦澀,在製造的過程中往往會被剔除,巧克力製造商也甚少在商標中標示是否含有黃烷醇。對於巧克力有利的研究報告,多半由巧克力商人出資支持,使用的都是含高濃度抗氧化劑的黑巧克力,而非大眾喜愛的一般巧克力,因此這些研究報告對消費者的影響,只是大大降低了食用者的犯罪感。

 如今,大眾普遍認為巧克力對心血管功能有多項好處,但迄今卻無任何一項科學研究報告證實「巧克力能降低心臟病的罹患率」;反之,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為飽和脂肪酸,多吃容易提高血膽固醇,影響心血管健康,其中高熱量則是導致肥胖的隱憂。若想吃出巧克力的健康,必須選購含量至少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黑巧克力,並節制食用;至於顏色較淡的巧克力,內含有益健康的精華成份少之又少,不僅對人體健康沒有加分作用,甚至可能大幅增加心血管的負擔。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