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慢步福爾摩沙—頭城老街與401高地

2014/11/03 23:16
2,820次瀏覽 ・ 2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今天的主要目標是登龜山島的401高地,週六早上7時出發,幸運地,雪山隧道未塞車,約40分鐘就來到頭城,時間還早就順遊頭城老街。

頭城,舊稱「頭圍」,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移民,從雞籠(今基隆)乘船出發,從頭城烏石港上岸,並在南邊築土圍,稱頭圍(即頭城),為漢人在蘭陽平原最早建立的據點,被稱為「開蘭第一城」,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可稱為「開蘭第一街」。

南北走向的老街約在嘉慶年間逐漸形成,因此擁有不少的古蹟及歷史建築。咸豐十年(1860年)時,居民在老街兩端,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北門福德祠」及「南門福德祠」,祈求土地公保佑與老街的繁榮。

自「北門福德祠」出發,放置於左右廟柱上方的一對石獅子,甚是有趣。沿著老街從北往南逛,門牌140、142號的一排平房,就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十三行」遺址,壓艙石屋基雨木造屋身的房舍,已被列為縣立古蹟,屋內陳列一些相關的史蹟資料,可惜時間不夠未入內參觀,對面也有昔日的頭城國小校長宿舍。

繼續南行,就是建於1928年的139號「盧纘祥故宅」,日式的屋頂、西洋風格的老虎窗、正面的西式圓拱迴廊、傳統閩南式的牆角及臺基「櫃臺腳」,呈現出和洋混合式的風格建築,盧宅已列為古蹟,但仍屬私人住宅,未開放參觀,所以只能遠遠地拍攝;盧纘祥26歲時,繼承家業興建這棟大宅,1951年當選首任民選的宜蘭縣縣長,宜蘭俗諺:「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可見盧家在宜蘭特殊地位。頭城港毀於1924年的洪水,盧宅前的大池塘,即為清朝時期頭城港的遺址。

沿街南行,來到129號的「吳宅」,寬敞的騎樓與巴洛克風味的女兒牆,屬於昭和晚期典型的店家風格建築。再往前走,121號的「新長興樹記」建於1921年,木造正門的「鑲嵌榫法」木雕門聯、門楣閣樓木窗與寫著「宜蘭郡頭圍庄頭圍五十八番地」的門牌,保留著古樸典雅的歷史記憶。

建於1796年的慶元宮,主祀媽祖,有「開蘭媽祖」之稱,是漢人在宜蘭建立的第一座廟。但因多次修建,外觀已無古廟的感覺,惟內殿光緒年間舊柱與三川殿的石雕,還帶些古意。最後,走到「南門福德祠」,門牌51至61號的一整排的古厝,有著大正時期的西洋潮流與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的「源合成」與「陳春記」,紅磚拱廊與牆上的鼇魚呈現著古意風情。

1924年,洪水淤塞頭城港,宜蘭線鐵路也在同年全線通車,老街從此沒落。新舊雜陳的老街,或許無法營造出如大溪與三峽老街的整體氛圍,但也因此,保留住一些原味,值得來走一走。

龜山島位於宜蘭東方約12公里的海域,首朝東北,尾向西南,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主要由兩座火山體組成龜首和龜甲,龜尾部位是細長的礫石灘。宜蘭俗諺說「台灣走透透,龜山行不到」,1977年,因軍事需要,龜山島居民已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自2000年8月1日開放登島觀光。

在港口搭上遊船,約30分鐘,由南岸碼頭登島,展開今日的龜山島行程。登岸後,即可看到「島孤人不孤」立牌,雖然目前島上已無居民,但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的開放期間,絡繹不絕的遊客讓這裡成為宜蘭最紅的海上生態公園;而表示今日開放登島的綠色迎風飄動旗幟,則正熱烈迎接著遊客。首先,參觀軍事坑道與90高砲,高砲陣地與頭城沿岸軍事配置,當時是阻絕自蘭陽平原登陸的火網;沿著龜尾湖慢行,注意腳下的那塊白色石頭,這裡可以欣賞湖邊宛如趴著哈巴狗的海岸山形,往前走幾步,則恰似有著披肩長髮的仰臥美女,順著環湖步道可以欣賞觀音神像與美龜尾湖,然後走進展示龜山島人文生態與地質相關解說的聚落遺址。

在遊客服務中心小憩後,經過毛柿步道,據聞步道上有一株臺灣分佈最北的一棵毛柿樹,它也是龜山島原居民的守護神,可惜今日無緣拜訪。沿著步道,記得取一把路旁準備好的竹杖,可以助力也可以驅蛇,接下來是登上龜甲的401高地,步道以水泥塊鋪成,沿途林蔭鳥叫,每100階都有一個記號,約第200階處有一小涼亭,續行至半山腰,注意路邊有座咸豐年間的古墓,顯示文獻記載的1853年順天號漁船發現龜山島,島上也開始有人定居的實證;邊走邊回顧龜尾海岸,到了1000階的大涼亭,可以欣賞到更寬廣的視野;走到轉彎處,遇見路邊迎客的龜殼花,往日龜山島也是研究毒蛇的處所,所以各類毒蛇均有,記得登山時不要往草叢邊走;一抬頭已經登上標高398公尺的三角點,爬上3米高的碉堡,只見,綠色的山坡宛如昂然披著長髮的龜首,左方的龜爪湖是島上另一處小湖泊,龜首下方的多色海水就是著名的海底溫泉,海水由深藍色變成淺藍色或接近乳白色,隨著潮水的流動,好像一杯挑花的藍色咖啡,這海底溫泉區也住著名為烏龜怪方蟹或是硫磺怪方蟹的台灣特有種螃蟹;往龜尾方向看去,右方是雪山山脈北方起點的三貂角,左方則是南投民間的濁水山,遠方如翹起小拇指的是大壩尖山,左側就是聖稜線,360度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來回2.8公里、3412階,從海平面至398公尺,加上3公尺高的碉堡,走完這段步道約需2小時,最好準備些食物與水。

走下步道,拜訪1845年建立原名拱蘭宮的普陀巖,廟中最早僅奉祀一只香火袋,後來從唐山請來太子爺哪吒作為主神,後因島民多以捕魚為業,於是改奉祀媽祖,島居民遷離後,駐軍改奉觀世音菩薩,更名為普陀巖。續沿龜尾湖走全長約650公尺的環湖步道,沿途有冷泉、涼亭遠眺原生蒲葵林,欣賞蝴蝶、植物、鳥類、湖中的吳郭魚與乘龍觀音休憩平臺的鱸鰻,波光粼粼的湖面、拍打海岸的浪聲、偶爾吹過的海風,寧靜美麗的時空彷彿暫時停駐。

接著再次乘船欣賞龜山島,航程可看見沿山壁建設的火砲碉堡,在峭壁與海面交接處的半圓形海蝕洞,不斷經熱氣薰陶而形成的峭壁。經歷四次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四層的岩理,龜首的海底溫泉,這看到的戴帽靈龜不知是否應驗了「龜山那崁頭,大雨隨時到」的俚諺。龜山島鄰近海域有黑潮(暖流)與中國沿岸流(涼流)通過為台灣三大漁場之一,也是鯨豚迴遊必經之路,當然今日也要嘗試尋覓牠們的蹤跡,雖然只看到一小群偶爾現身的長吻飛旋海豚,也是夠興奮了!上岸後,到港區的「烏石漁港直銷中心」逛逛,在或附近店家購買魚產及品嘗海鮮,迎著夕陽餘暉結束今日噶瑪蘭之行。

小貼示:

一、「龜山八景」: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傳奇、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

二、會出現在龜山島海域的鯨豚種類多達17種,最常見的海豚:短吻飛旋海豚、長吻飛旋海豚、瑞氏海豚、瓶鼻海豚、真海豚、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最常見的鯨魚:偽虎鯨、小虎鯨、虎鯨、小抹香鯨、抹香鯨、領航鯨。

背景音樂來源:https://www.jamendo.com/en/track/1146465/happy-feelings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