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9日12:15
作者:余尚儒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食安問題連環爆,最近又傳出義大利拒絕台灣產品輸入,國內食安問題開始連累出口廠商,正值 選舉期間,各陣營紛紛提出「食安政策」。可惜鮮少觸及問題核心,台灣缺少全盤「飲食教育政策」。台灣教育長期以來缺少批判思考訓練,分不清楚事情利害關 係。民眾不清楚健康飲食為何?對於廠商的廣告、醫師的忠告,和網路謠言,無法區別。
政府無能,讓下一代,從小接受含糖飲料麻醉、化學加工 食品洗禮,逐漸喪失味覺判斷力,更不用說普羅大眾天天浸淫反式脂肪。這些食品都是「完全合法」,完全不在黑心食品打擊範圍內。「完全合法」加工食品,並不 等於有益健康的「天然食物」。所謂「食安政策」可以說只是「一時安心」政策,不是「食育政策」。到底,我們何時願意面對真相?
西元 1820年,德裔化學家阿庫姆(Frederick Accum)在英國出版第一本關於食品安全書《論食物造假》開始迎戰黑心食品。當時英國隨工業化,化學技術進步,各種食品造假(Food Fraud)事件未曾中斷過,只能依賴有良心科學家揭發,督促政府修法而進步。
知名醫學雜誌《刺絡針》(The Lancet) 1821年創刊,其中一目的是督促英國政府,正視陳痾已久黑心食品問題。創立者沃克利醫師(Dr. Thomas Wakley)認為「健康不只是個人責任」,更大力抨擊英國社會遵行自由市場的心態,許多匿名撰文者都是醫師出身。《刺絡針》與其說是醫學期刊,更像揭發 黑心廠商爆料雜誌。1906年社會主義作家辛克萊小說《叢林》(The Jungle)也點出美國黑心食品工業源頭:資本主義下商人逐利本質,刺激美國社會通過《美國純天然食品與藥品法案》。
事實上,無論阿庫姆或是辛克萊,打擊造假食品理由,是要追求純正食品(Pure Food),真正天然食物。但即便如此,21世紀今天,食品化學添加物、基因改造食品仍然充斥在市面上,而且是「完全合法」的空前勝利。
食 品化學科技進步,加上新自由主義當道。全球化時代,今日消費者如何避免黑心食品,又如何取得純正食品(Pure Food),恐怕是最艱難的問題。誠如《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最後一段話「用真實可靠的食安知識武裝頭腦,可以對抗黑心食品戰爭中所向披靡。唯一重 要問題是多數人沒有掌握這些知識。如果社會文化重視如何減少食品詐欺事件,絕對會著手進行教育系統全面改革,讓烹調和更多食品安全實用技能成為各年齡層必 修課程。」當政府官員、候選人們,各個信誓旦旦要重振消費者信心,難道只有建立「更安全的認證」一途。
食安問題不能等閑視之,歐洲國家 為何如此重視飲食安全,有其歷史脈絡,《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一書提供不少歷史資料和批判觀點。我們若不能以史為鑑,想透過更多認證,打造更多品 牌,只是訴諸消費文化。希望現在與未來主政者正視飲食問題,沒有食育政策配套,食品安全只是神話。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