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彩虹屋 治癒孩童心靈
【記者徐于婷/嘉義電訪報導】
家庭扶助中心的「彩虹屋」,是專門為心理創傷的兒童青少年所設置的一個場域,而嘉義家扶中心的彩虹屋在十月二十五日落成啟用,希望藉由更加寬廣的空間與專業的諮商師,以幫助更多兒童與青少年走出心理創傷的陰霾。
由於嘉義家扶中心原是四樓的透天厝,不但空間不足,地點又位於新民路與仁愛的交叉路口,車輛多且速度快,前來家扶中心人們的安全堪憂。家扶中心資深社工師黃暖表示,在兒童與少年心理創傷復原的服務部分,原空間只能讓一個孩子與一個諮商師在治療室做輔導。為此,嘉義家扶中心籌建新館並設置「彩虹屋」,提供心理受創的兒童青少年一個專門的復原服務中心,並聘請更多諮商師為這些孩子進行遊戲治療或心理諮商,而新落成的「彩虹屋」有較大較專業的空間,能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受諮詢。
嘉義家庭扶助中心三樓的「彩虹屋」,有玩具及玩偶等物品,讓諮商師與心理受創的孩子進行遊戲治療。
圖片來源/嘉義家庭扶助中心提供
在「彩虹屋」裡,有許多因家庭因素而造成心理受創的個案,曾經有個孩子目睹弟弟遭受母親同居人用熱水燙傷,這樣的虐待行為讓他心裡蒙上陰影,嘉義家扶中心的社工員發現這個情形後,便申請讓他到「彩虹屋」接受心理諮詢與治療,黃暖表示,一開始孩子沒辦法單獨回答諮商師的問題,需有母親陪伴,很難敞開心扉與外人建立關係。持續一個月的治療,經由諮商師使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互動,這個孩子終於可以單獨並主動去找諮商師,改善與外人相處的不信任感。另一個案是受到父親性侵的國小女童,嘉義家扶中心安置她到寄養家庭,但在成長過程中她對人無法信任、也容易說謊,嘉義家扶中心經濟扶助組督導吳姵瑩表示,她在洗澡時甚至會洗很久,很難擺脫過去的陰影。這段期間嘉義家扶中心安排她做心理復原,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才讓她突破兩性相處與人際關係上的障礙,走出幼時的陰霾。由於這些受創的孩子普遍如同上述個案一般,在性格上可能較為畏縮、害怕外界事物、情緒管理較差等等,針對孩子的狀況必須要有不同的諮詢方式。基本上年幼的孩子較不善於溝通,會使用遊戲來進行治療,嘉義家扶中心寄養方案組社工員盧樺熠表示,諮商師會用講故事、玩偶角色扮演以及沙箱治療<註一>等各種方式與孩子們互動。每個諮商師擅長的治療方法不同,但主要都是在培養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讓情緒有正確的出口。
在家扶中心接受輔導的孩子,多半是由家扶中心的社工員在負責的地區中發現,並主動提出他們的狀況申請治療,讓孩子能夠在「彩虹屋」接受良好的諮詢。目前於嘉義地區接受扶助的家庭共有823戶,總計一千六百六十八人,與往年比較有增加的趨勢,吳姵瑩表示,增加的原因其實跟社會的大環境有關,單親與有家暴情形的家庭越多,受創的孩子就容易增加。「家庭經營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面對家庭暴力,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黃暖說。由於孩子多半還沒有足以保護自己的能力,容易成為社會上弱勢的一群,更需要周遭人們多一點心思關懷。
由於「彩虹屋」的諮商時間,是必須由諮商師與孩子互相配合才能進行,所以時間上較難完全配合,黃暖表示,需要更多專業的諮商師,才能讓孩子有好的輔導與治療效果。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受到傷害、被隱埋在角落裡的孩子,「彩虹屋」的機制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盡可能讓他們都能接受輔導與治療,讓這些受到傷害的孩子能夠面對心理障礙,也讓他們的心裡出現一道彩虹,有勇氣重新面對社會。
<註一>沙箱治療(Sandplay Therapy),又稱為沙遊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由瑞士心理學家D.M.Kalff所創,使用小型玩具和沙作為與兒童溝通的媒介,讓兒童藉此直接表達內心世界;也藉由此遊戲過程,讓諮商師瞭解兒童的發展、精神及心理等層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