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地方】酋長的家 馬太鞍傳統生活的接力者

2008/12/15 01:15
4,11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李姵蓁/採訪報導】十一月初的艷陽,照射在吐露出淺金黃色的稻米上。沿著田間小路行走,遠遠就能看到刻上阿美族圖騰的牌樓——「馬太鞍第66代酋長何有柯」,標示出撒巴勒奧(sapalugau)文化產業協會的所在。  

 已過世的何有柯,是馬太鞍最後一位祖靈應許的部落領袖。他的孫女陳玉蘭為了延續傳統文化,便與部落族人共同打造以「傳承」為使命的文化協會。協會的建築由箭竹、茅草與木頭搭起,是當地阿美族傳統的房舍。走進屋內,就能感受與室外截然不同的涼爽,陳玉蘭的丈夫潘?發表示,這就是天然建材「冬暖夏涼」的效果。 

 環顧四週,陳列許多阿美族生活用具:箭竹與藤搭製的通鋪、原木雕刻一體成型的木鼓、建屋伐木不可或缺的鋸子等。潘?發特別指出,屋內的火池上方設有烘架,過去族人會將採集的菸葉、肉類等食材吊掛於火池上,利用煙燻保存。同時煙霧也能防止建材長蛀蟲,顯現出先人的生活智慧。

 族人為協會屋頂更換茅草。平日,這裡也是族人聚會、做藤編的場所。(李姵蓁/攝影)

照片

圖為阿美族的傳統生活用品。(左)藤製的通舖 (右上)木鼓(右下)煙斗(李姵蓁/攝影)

照片

 陳玉蘭談到,在祖父去世後,他才體會到延續傳統的重要性。協會剛成立不久,他們不敢奢求重現傳統生活的全貌;但即使只能傳承五分、三分也好,一定要去做!這棟建築現在已引起年輕人的注意,並成為新生代尋根的場所。「沒有祖先也沒有我們下一代」,潘?發說,了解祖先住什麼樣的房子,族人才有尋根的依據。

 馬太鞍目前正面臨人口外移、傳統文化流失等困境,這樣的變遷或許難以掌握,但在撒巴勒奧產業協會裡,卻能看見族人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火池與烘架,是馬太鞍屋舍非常重要的設備。(李姵蓁/攝影)

照片

卡拉琉法拉為馬太鞍傳說中的勇士。他的木刻像與先人的照片同置,觀照著子孫的未來。(李姵蓁/攝影)

照片

精緻的木雕牌樓,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傳說。(李姵蓁/攝影)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