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農孵 推廣綠的概念
【記者尤文、郭昱宏/台北市報導】傍晚,一間租借辦公室中,「都市農耕網」的幾位志工正在開會。每個人滔滔不絕,而手也沒停下來過,褶疊著好幾百份推廣手 冊「都市小農孵」。這些人來自不同背景,有的是家庭主婦、民間團體成員,甚至是學生。他們聚集在此,是因為擁有一個共同理念:推廣都市農耕 。為了推廣這個概念,他們舉辦演講、製作推廣手冊、爭取改變現有的法規限制、甚至身體力行在屋頂上種菜,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都市農耕的重要性。
都市農耕網幾位志工與農夫在龍安閱覽室屋頂合照
一場演講 變成不散的筵席
劉哲瑋是都市農耕網的成員之一,在進入都農網前參與了一個團體,名為大猩猩綠色游擊隊。該團體的理念是找到城市中的閒置空地、畸零地、甚至是樹穴,並且在 上方種植可以吃的植物。透過這樣的行動,劉哲瑋發現,看似擁擠、使用密度飽和的城市中,竟然還有許多閒置空間可以拿來種菜。然而,他們並非唯一發現這個事 實的人,隨著都市農耕這個議題漸漸受到許多人的重視,都市仍有許多空間可以種菜這個事實也逐漸被許多人挖掘。
二〇一四年初,在華山綠工場舉辦了一場有關都市農耕的演講,這場演講成了「都市農耕網」的發展起點。這群共同關心都市農耕、且身體力行在都市中耕作的人們 齊聚一堂,這些人來自於不同的組織、背景,也都用著不同的方式在力行著都市農耕。結果,演講結束了,人卻沒有散去,由於理念的契合、以及對都市農耕議題的 重視,他們於演講後成立了「都市農耕網」這個組織,他們開設臉書社團,積極推動都市農耕的概念,並爭取鬆綁有礙都市農耕進行的法規,半年內,有三百多個成 員加入並響應。
都農網的開會時間並不固定,但都會公佈在網路上,邀請大家參與討論。開會時,有人輕鬆地吃著晚餐,討論著有關都市農耕的嚴肅議題。都農網志工蘇尹育說道: 「這邊不會給你太大的壓力,來這邊就是很快樂。」儘管如此,都農網的計劃卻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著。例如,推展都市農耕理念的演講、推廣手冊的包裝進度、甚至 臺北市長候選人對訴求的回應,雖然看來隨性,但是一切都在計劃的軌道上,逐步運行。
一瓢咖啡渣 活絡都市好厝邊
都市農耕的必要性在哪?都市農耕網志工陳浣蓀表示,都市農耕其實注重的是種植的過程,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這是他們目前想到解決都市人互動疏離的辦 法之一。此外,都市農耕的好處並不少,因為是自己所栽種的蔬菜,較不會噴灑農藥化肥,這有助於解決現在人關心的食安問題。
都市農耕與一般農業並不相同,一般農業注重收益,一開始就得決定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因為農夫們需要計算產量,透過銷售換取收入。至於都市農耕,則是許多人 聚集在一起,運用一塊土地來種菜,他們不計算產量有多少,而是在收成後,將青菜一部分自用,一部分收歸公有,而公有的部分則是拿來贈送給更需要的弱勢團 體。許多人在都市農耕中,享受的是栽種的過程,而不是注重獲得多少自己所栽種的青菜。
當然,都市農耕最強調的概念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除了栽種時的互動,以堆肥技術為例,他們採用「雲和堆」,即咖啡渣和廚餘混合製成的肥料。而咖啡渣的 取得必須長期依賴附近的咖啡店,因此栽種的人們便會和咖啡店店員建立感情,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他們甚至繪製了「咖啡渣地圖」,讓大家能夠在網路上輕鬆查 詢,附近哪裡可以方便取得咖啡渣。透過這些生活上的互動,都市農耕確實能讓比鄰而居,卻彼此疏離的都市人,在互助中建立彼此的情感聯繫,而這正是現代都市 中最缺乏的。
都市農耕網成員架設了【咖啡渣地圖-社區雲和堆】,紀錄了雲和堆、協力的咖啡店家、堆肥使用的農園的分布位置,在網路上打上關鍵字便可輕鬆查詢
都市農耕網成員在屋頂種菜(照片由都農網志工陳浣蓀提供)
給民眾一畦田 都市農夫夢仍遠
「台北市的閒置土地,其實比你想像的多很多。」都農網成員蕭翔鈞笑著說。台北市據調查仍有一百九十八公頃公有空地,在城市中更還有許多公有建築物屋頂、校 園空間、容積獎勵開放空間。此外,都市中還有一種空地,是他們希望能拿來實踐都市農耕的理念,那就是公園。但是,公園自治條例中明確規範民眾無法在這裡種 植作物。因此,都農網的成員們想到了另一個地點—屋頂。在屋頂種菜,因為建築物已完工,短暫沒有拆遷的危機,所以適合長期耕作,而在屋頂種菜只需要獲得大 樓住戶,以及相關人員的認可就能執行,較沒有法規的束縛。
大安區錦安里的區民活動中心,它的屋頂便有一處菜園,提供上過社大農耕課程的民眾,上網認領土地、種植蔬菜。然而,這僅是臺北市少數幾個成功案例之一,現 在,臺北市雖有許多閒置土地,但許多公共空間仍受法律限制禁止自行栽種作物,即便是屋頂,也需要經過居民以及社區管理相關人士的同意,才可能在上面進行農 耕的動作。都農網成員認為,都市農耕是都市市民應該享有的生活權利,政府應該協助都市市民園圃在社區普遍推動,而非立法禁止民眾種菜。都農網成員劉哲瑋 說:「在都市種菜目前算違法 ,所以都市農耕網的成員們也在為公有地的開放而努力,希望改變現有的法規限制。」
志工與農夫們晚間於屋頂開會(照片由都農網志工陳浣蓀提供)
去中心化 透明 被理念凝聚的團體
都市農耕網,沒有特別的發起人或者中心,只有參與的多或少。都農網中有三百多位成員,除了常來開會的幾位成員,大部份都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但只要有人發 佈訊息,例如演講需要有人幫忙、宣傳手冊的製作需要人手,各路人馬便會紛紛前來幫忙。現場沒有提供便當、也沒有錢拿,大家都是不求回報的付出,而到了現場 時,大家也都是第一次見面。
這樣一個去中心化、沒有金錢利益的團體,之所以能夠營運,是因為這是一個以理念而聚集的團體。都農網志工劉哲瑋說:「我們其實每一個參與這樣子的社團成 員,他都有一個模糊的共識,就是說,都市農耕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都農網志工蘇尹育表示,她覺得都農網是一個熱血的組織,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卻願意犧牲下班時間,為這個團體付出。她說:「在這邊會發現大家是有共 同的夢想、共同的願景在,那一起在這邊努力,甚至是在這邊下班時來做手工,也是為了這樣的願景在努力。」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