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棉被行保留傳統彈棉
在金山老街上有一間開了超過一甲子的棉被行,至今老闆仍堅持手工製作溫暖又鬆軟的棉被,現在也即將交手給下一代,繼續將這「手工的溫度」傳承下去。
這充滿節奏感的聲響,聲聲入耳,這是製作手工棉被不可或缺的過程之一,人稱「棉被生」的吳金福。他認為和客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因此不僅用料講究,也堅持每個步驟都要親自手工製作。
最特別的是在這個棉花的原料很好,料性很好,料如果做不好,我們一定跟客人之間就沒有信用,客人蓋得有信用,客人就會再來,哦~~~這個棉被蓋得很熱,很溫暖。手工就是這樣做,一定要做到好就對了!
BAR 堅持繁瑣步驟 用心彈出手工棉被
在金山老街開設棉被行已有60年的時間,至今仍遵循傳統手工製被的繁複過程,每個步驟都做得確實,從開棉、鋪棉、彈棉、壓篩、牽紗、掄紗,每個步驟都大有學問,在早期,整整一天就只能做出一床棉被來。
一定要手工,那尼龍的用機器就可以做,這個棉的比較厚,機器不能做,比較厚,尼龍的比較薄,這個棉的蓋起來比較厚,一定要用手工下去做,再揉,還要再揉過哦!不是這樣做就好了哦!手工普通在做都要5、6個小時,一天只能做一件。
六十年前吳金福從彰化北上金山,開始了棉被事業落地生根。這一甲子的時間,練就他一身好手藝,如今也有了接班人,除了延續最傳統的製作方法,兒子吳裕隆更推出不同於以往的行銷方式,讓顧客更能了解棉被的材質及用料。
16歲就開始做棉被,學到現在七十多歲了,做很久了啦!來金山是因為來這裡娶老婆,來娶老婆於是就待在金山做。
畢竟家裡爸爸媽媽也有年紀了,所以我想說留下來幫忙他們。因為手工棉被要自己做,不像一般代理的來得比較輕鬆,不用做又可以賺錢。在行銷方面,一般消費者不知道內容物是什麼,我們只有拿罐子讓他們看一下它裡面所謂的內容物是有哪幾款的材質。
這「葫蘆型」的記號是吳金福棉被行的正字標記,現在,父子兩人協力合作,將這手工製被的傳統,那份屬於「手作的溫度」,繼續,延續下去。
淡江新聞 張殷華 鄭欣婷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