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米食文化推廣 學校地方不遺餘力

2008/12/17 22:26
3,65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奕之/嘉義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舉辦「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計畫,農糧署鼓勵國小結合社區、農會、農業改良場,藉由課程的規劃讓學生體驗農作,推動米食文化。

照片

師長在一旁指導學生插秧的訣竅。
圖片來源/台北縣三重市厚德國小提供
 
  「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自九十三學年度開始實施,目的在於讓學生體驗活動之餘,紮根米食文化與民俗文化、並抵制速食文化。農糧署南部分屬糧食產業課課員曾世昌表示,透過課程的設計,可以讓學童藉由認養栽培水稻的過程,瞭解稻作生產、稻作的生態功能與米食文化的價值,同時體會農夫種植水稻的辛苦。讓學童喜愛米食,養成以米飯為主食的膳食習慣,並進一步培育台灣稻米文化21世紀的農業人才,為台灣稻米產業及文化開創新的契機。
 
  此計畫的申請,需提出詳細的企劃,包含各項課程的規劃,與當地合作的機構等。今年南部的配額為12所學校,農糧署將以所提出的計畫可行性作為標準,判定學校是否可被納入計畫。曾參加過兩次計畫的嘉義縣興嘉國小,秉持提升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求真求知的精神,去年校方配合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依照24節氣,帶領5、6年級,共560名師生,一同耕種一期稻作。從播種、插秧到收割,不假他人之手。興嘉國小更進一步將種稻課程一分為二,種植稻米和盆栽作物,藉由照顧植物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農耕的辛勞。

  除此之外,參與計畫的學校皆會舉辦相關的教師研習活動,目的是讓平時沒有參與農事的學校老師,對實際的農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曾世昌表示,參與計畫的學校會舉辦教師研習,或是與當地社區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教材。興嘉國小為此計畫曾特地舉辦研習,請嘉義大學的教授教導關於農作的相關課程,再由學校老師教授給學生們。嘉義市興嘉國小教務處設備組組長黃文佑表示,老師們對於計畫的實施皆抱持者樂觀其成的態度,學生們則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到不同於教科書的東西。嘉義市農會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廠也分別給予幫助,嘉義市農會推廣課課長吳慶杉說明,農會將協助學校完成計畫的籌策,包括替學校找到適合的土地進行計畫。比方說,學校距離田地太遠有交通上的困難,有兩種方式讓學生在校園中體會。一是利用種植花草的方形盆栽,配合水稻的特性,其盆栽需具有排水效果;二是利用隔板、厚的塑膠布、泥土,在學校的空地上搭設出一塊四方形的田地,讓學生可以體驗到腳踏田地的感覺。
 
  由於各方努力,使計畫實施得到極佳的評價,申請的學校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九十三學年度此計畫產生,該學年度申請的學校只有兩所。到九十四、九十五學年度南部已有七所學校申請,去年度更增加為13所學校角逐加入計畫,可見計畫實施的成效良好。而計畫的實施也因為紀錄片《穀子.穀子》〈註一〉受到各界的好評,激勵許多學校參加此活動。曾世昌表示,紀錄片的好評,對於「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計畫推廣的助益相當大。在課程結束後,各校會舉辦成果展,讓社區與學生一同共襄盛舉。以興嘉國小為例,校方與嘉義市農會家政班合作,協助學生製作米製品,例如壽司、米漿、和爆米香,並將校慶結合成果展,盛大舉行。

  〈註一〉高雄縣美濃鎮龍肚國小,94學年度參與此計畫,學校將過程拍攝成紀錄片《穀子.穀子》參加公視「小導演大夢想」兒童影展,廣受好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