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小學教師擬分級 引發各界反彈

2008/12/17 22:34
3,75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張瑜姍/台北電訪報導】

  教育部研議規畫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並於明年挑選一個縣市試辦。雖然教育部的原意是鼓勵教師持續精進,卻造成中小學教師產生「分級等於淘汰」的疑慮。教師分級不僅可能導致教師間的惡性競爭,更影響家長對教師優劣的評斷。

  根據教育部最新的方案,教師分級採「鼓勵」性質,名稱暫定第一級為「教師」,教師的表現經過綜合評比後,可升級為「中級教師」和「高級教師」。此方案主要期望鼓勵教師進修,並增加專業職能,教師升級後政府每月會補貼研究經費,等同於加薪數千元,授課時數也可減少。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發言人黃曉瑜強調,教師分級並非以能力優劣為評判標準,「中級」、「高級」只是一個名稱代號,並無優劣的意味。教師分級本意雖是正向的,仍引發教師有「分級等於淘汰」的想法。

 

照片

教育部計畫將中小學教師分級,恐造成部分第一級的教師被淘汰。
記者張瑜姍/攝影
 

  雖然教育部強調教師分級與淘汰無關,但「分級」易成為一種判斷依據,容易讓多數人認為階級較低代表能力較差,階級高就是優良教師。台北縣中和國小老師沈尚亮認為,現在教師需求已趨飽和,學校一定只願聘雇中級或高級教師,第一級教師等於被淘汰。不少教師擔心,分級制度可能成為「變相的鼓勵」,反造成教師間私底下的惡鬥,因此,分級的標準若無完善規劃,不僅對教師不公平,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台北縣錦和高中老師彭淑茹舉例,若以升學率作為分級依據,可能導致教師為求高升學率採取課後補習、考差處罰等手段,甚至讓資優班與放牛班重回校園中。另一方面,中小學是國民基礎教育,與大學的專精教育不同,若以教師的著作、研究成果作為評斷標準,可能造成教師輕忽教學,影響學生受教的權利。多數教師認為,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授性質不同,不應將中小學教師分級,以免造成教師間的分化。

  分級制度不僅引發教師反彈,也影響家長對教師優劣的評斷。根據教育部的說法,一間學校的「高級教師」可能只有一、二位,「高級教師」的名號容易讓家長誤解教師的能力,即使是「高級教師」,教學能力未必較佳,家長卻可能因「高級教師」的頭銜而希望「高級教師」教授自己的小孩,如此一來,學生分班可能會產生問題。

  目前教師分級制度受到許多中小學教師反對,家長間也認為此舉尚有不妥之處,黃曉瑜表示,教師分級案還有很多方面要注意,單純制定評選制度就很困難,教育部將會多加討論。各界也憂慮分級制度將使老師間出現「階級之別」,造成教師間私底下的惡鬥,希望教育部審慎考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