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皇家宮廷鼓吹踏歌隊-2008國際管樂節踩街
2008國際管樂節踩街活動,南華大學推出大型後現代音樂作品「皇家宮廷鼓吹踏歌隊」。
【記者郭姿柔/嘉縣報導】南華大學應嘉義市政府文化處之邀約,特在2008年國際管樂節踩街活動,推出大型後現代音樂作品:「皇家宮廷鼓吹踏歌隊」,以響應這個舉辦得有聲有色的大型管樂活動。
這項「皇家宮廷鼓吹踏歌隊」是由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系主任周純一教授所全力支持的活動,主幹為南華大學「雅樂團」,再有民族音樂學系的各班同學支援,進而建構出台灣廣場活動的一首大型活動作品,以百人的規模對於台灣自日據時代建立管樂模式的一次反撥。
周純一解釋說「皇家宮廷鼓吹踏歌隊」係由六部份構成:
1、皇家鼓吹隊。這是開路威儀的部份,由兩支三公尺以上的西藏長號和數支長尖為前導,將所有古代的各類周、漢、隋唐、宋元明清的鼓吹樂器和打擊樂器編組成象徵皇家威儀至高無上的儀仗隊,這在全部踩街隊伍都是西方殖民式管樂隊伍中,顯得有些突兀,意義也有落差式的斷裂,意味著東方的國家在近百年來的西方殖民強勢文化中的一次「古代聲音的哀鳴」。東方自己音樂主體的喪失,也在這些歷朝古樂器喧嘩聲中,發出了出自內心的申冤,同時也企圖在對比中,尋找本民族喪失了百年的尊嚴。
2、「皇家出巡」。嘉義管樂節是由官方設計和操作的大型音樂活動,代表文化統治階級對於台灣百年來移植台灣的西方管樂團的重視與提倡,南華的這個後現代作品重建古代的統治者形象,象徵古代的鼓吹樂隊都是服務統治者的工具,在這隊中重朔皇帝、皇后、大將軍與御前衛士的集團,用虛構的「形象人物」來對應現今的管樂活動仍是在官方的操作下的產物。古人之虛與令人之實形成後現代的拼貼,意味悠長。
3、「戴面具的歌隊」在整個團隊中設置歌隊十二人,以古代形象出現,這些人用「人的肉聲」在管樂中吆和,配合皇家鼓吹隊和踏歌隊,在行進中發出肉管的聲音,為了區別現代形象,特地設計在頭上裝置面具,以不同的面具體現不同的古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為這場盛大的活動吶喊與區別古代「行樂」的豐富面貌。
4、「萬邦來儀」,設計在「皇帝出巡隊」的後方就是「萬邦來儀隊」所有非本土的參與者都可以用各國的形象,穿著各國服裝,跟隨皇家隊伍遊街,這與台灣官方文化單位喜歡邀請外國團隊來助長聲勢,有著古今對比、異曲同工之妙。台灣官方有智慧的推出此作品來反省最深刻的文化意蘊,說明台灣文化活動之具有國際性與全球性的深度,是值得一提的佳話,這個團隊歡迎當天來嘉義的外國人,親身體驗置身古代樂管中的無比感受,也是主辦單位反撥西方強勢文明的最好作為。
5、「唐代踏歌隊」踏歌本起於漢代,但最盛行卻在唐朝,每逢重大節日,尤其在上元節,從皇宮到鄉下都要舉行踏歌嘉年華會,君臣共舞,臣民同樂,人多時可上萬人,少則數人亦可,這種風俗被日本遣唐使帶回日本。目前在許多城市仍熱烈的舉行著。二十一世紀中國曾推出此舞。瘋狂的擴及全國。南華大學的踏歌隊一反中國跳踏歌用西方音樂的作法。使用唐代立部伎的行業來伴奏。在廣場活動中的女伎用曼妙的肢體。去表達嘉年華會宣洩慾望的象徵。在西方古典的嚴肅音符中。用代表人性慾望的解構。來形成反統一的荒繆與主體黃昏的灰燼悲哀。
6、「唐代立部伎行樂」。這是南華雅樂團的樂隊主力,使用的樂器有龍笛、篳篥、生、十三弦箏,長鼓等貴重樂器,為嘉義管樂節展示古代珍貴的管樂器,並演奏唐代第一大曲「秦王破陣樂」和「踏歌樂」。這個樂隊是象徵具有千年的歷史古代管樂靈魂的復活,可以為管樂添增多元的色彩和古代的東方精神。
周純一教授表示,這場由市政府所邀請的活動,具有深度的東方後現代節目,相信能為管樂節增加話題與賞心悅目,歡迎大家當天拭目以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