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巡禮 見證台灣歷史
【記者張晉維導覽】當社會不斷進步、高樓大廈不斷延伸時,你是否還記得伴隨著台灣成長的古蹟?古蹟代表著過往歷史所遺留下的痕跡,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產,透過這些網站,讓我們可以認識更多古蹟,了解台灣歷史。
你可以到《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台灣建築史》,其中的「台灣建築導覽」專區是利用台灣歷史的演進來做區隔,共分成七個階段: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末時期、日據時期等,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歷史文化介紹,讓你在觀看古蹟前能先了解其建築背景和台灣歷史的演進。另外,還有詳細解析每個時期的城市特色和建築方式,並且介紹每個時期較具代表性的建築類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例如:荷西時期的城堡和要塞,日據時期的西方建築、光復後的新式建築等,讓人一目暸然。
「虛擬導覽」則是個有趣的專區,它例舉出八個較具知名度的古蹟,例如:淡水紅毛城、鹿港龍山寺、旗後砲台等,選擇一個建築物點進去之後,會有一張建築物的繪圖,圖上會有幾個有紅點,點了之後就會出現此建築物的實境,你可以放大縮小,甚至三百六十度旋轉,雖然不是建築物每個地方和角落都看的到,但是對於距離較遠的古蹟,你不妨用這種方式來一趟特別的古蹟巡禮。
「台灣建築搜尋」專區,你只要依古蹟的名稱、縣市、等級或年代等來做搜尋,每個古蹟都有詳細的介紹,包括其所在地、等級和建造的背景資料等,讓你輕鬆就能了解台灣各個地方的古蹟。
或者你可以到《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在這裡你可以用四種方式來找尋台灣的古蹟建築,「建築古蹟」是用古蹟的等級做區分:三級古蹟、二級古蹟和一級古蹟,你可以選取想要了解的古蹟等級,裡面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特別的是,它所提供的圖像資料較多,一個古蹟通常不只有一張圖片而已。
另外,「建築類型」將常見的古蹟建築類型分成七種:宗教建築、居民建築、藝術文學建築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築等,你也可以依照古蹟的屬性來做查詢;「風格/時期」則根據古蹟建造的年代來做分別:元朝、明鄭時代、日據時代等六個時期。
《台灣厝仔》所介紹的古蹟數量雖不如前面兩個網站來的多,但它也相當精細,「最新消息」標示出網站新增的古蹟建築。「名詞淺釋」則是介紹古蹟的建築名稱,例如:馬道、斗拱、燕尾等建築名詞的解釋,並且搭配實際古蹟的圖片,讓你對古蹟的建築設計能有更深的一層認識。
「古蹟?像」則是介紹台灣各地的古蹟分成四個部份:第一級古蹟和國定古蹟、第二級古蹟、第三級古蹟和歷史建築,這裡所介紹的古蹟的背景資料雖不像其他網站來的仔細,但每個古蹟都附有豐富且清晰的照片,透過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古蹟許多的小地方,而歷史建築則是介紹一些並未列管為古蹟,但同樣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化資訊」中則有台灣各地古蹟的一覽表,分成兩種類型:按照縣市和古蹟的等級。
《台灣大百科》是一個開放給大家撰寫各種文化產業的的網站,例如:美術、民俗、社區營造等,其中也包括「建築」這個項目,你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古蹟建築的知識,或者看看其他人撰寫的古蹟建築資料,共分成三種類型:台灣的古蹟、台灣的歷史建築和台灣建築人物誌,其中的人物誌就是介紹曾經建造過或參與過台灣古蹟建築的人。
或者直接到《維基百科-台灣古蹟列表》,這裡也有列出台灣全部的古蹟,分成一級古蹟、二級古蹟、國定古蹟等六種類型,但並不是全部的古蹟都有介紹和連結。這些古蹟見證了台灣的歷史發展,我們應該多多去認識,更要懂得保護這些珍貴的資產,讓它載著台灣的記憶繼續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