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得利 推動長潭漁村再造
【記者賴郁薇、賴亭吟、葉韋辰/基隆市報導】想著過去乘風破浪鏢旗魚的英姿,再看看自己的年紀,老船長感嘆著:「我老了,無法度再出海了,只能呷飽等 死」。以前長潭每戶人家裡都有一艘漁船,都會出海捕魚,但現在越來越沒有年輕人要出海了,老船長因為無法傳承出海經驗而感到可惜。漁翁得利團隊看到老漁村 逐漸萎縮,於是開始推動漁村再造計畫,透過推動漁村生態遊程協助老漁村重新活出生命力。
參與漁村生態遊程的遊客淨灘
來自漁村的孩子 投入漁村再造
漁翁得利團創辦人陳怡君,從小在高雄茄萣漁村成長,是個道地的漁村孩子,因為在大學時期參加了「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而接觸到投入漁村再造計畫的老師何立德及一群海洋大學的學生。
何立德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對於海洋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曾經擔任鯨豚導遊的他發現孩子們在看到海時總會露出驚喜的表情,這讓何立德興起了投入漁村再造的想法,希望能藉此保留漁村的存在價值。
從小居住在基隆的漁翁得利志工蔡逸軒說:「漁村裡那些漁媽媽跟漁民的童年正慢慢地消失」。近年來年輕人不願意留在漁村工作,導致漁村人口嚴重外流,只剩下 小孩與老人繼續生活在漁村,漁村很有可能因此而消失,他表示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也期望能盡一己之力,改變自己的家鄉。
這一群熱愛海洋、關心漁村的人看到了台灣漁村的危機:漁村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漁村正在慢慢萎縮。為了替漁村注入新的活力,這群學生在二O一三年正式成立漁翁得利團隊。
傳統漁業升級 從觀光認識漁村
「漁村再造」是漁翁得利團隊主要推動的計畫,包括教育漁民及消費者正確的冷凍鮮魚觀念、推動漁村觀光。漁翁得利團隊期望透過結合傳統漁業及觀光產業,讓漁 村文化可以走出去,也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漁村。陳怡君表示,「再造就是影響思考」,希望能讓漁民和民眾了解漁村再造是ㄧ件互利、對雙方都有益處的事。
基隆市長潭漁村是目前漁翁得利的重點工作。團隊除了和漁村在地的漁民合作,替旅遊團隊安排漁船登船體驗、基隆嶼淨攤、潮境公園遊覽,也安排參觀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不僅能夠了解長潭漁村的漁業環境,更能夠理解基隆人從事漁業的歷史背景,加深民眾對於漁村和漁業的印象。
漁媽媽料理 推廣漁村口味
除了結合觀光、提升傳統漁業之外,漁翁得利更透過與漁村裡的漁媽媽們合作,利用在地漁獲食材烹煮傳統漁村料理,一方面提供觀光消費者品嚐,另一方面也供餐給漁村弱勢老人,從根本改善漁村生活環境。
林素卿是長潭村的漁媽媽,漁翁得利的志工們叫她素卿媽。素卿媽在長潭開了一家寄居蟹餐廳,除了鼓勵漁村媽媽到餐廳二度就業之外,也會教漁村孩子相關的漁獲 知識。素卿媽說,之前有個孩子想跟學殺魚,她就從殺魚、清魚腸慢慢教起,那孩子也越學越有興趣,還到素卿媽的餐廳幫忙。看到年輕人漸漸願意回到漁村幫忙, 素卿媽也慢慢看到漁村的未來。
漁翁得利希望透過與漁村在地居民合作,讓傳統漁村文化與年輕團隊的創造力結合,共同推動漁村在地經濟,讓傳統漁村在經濟面、生活面都得以活絡。
多方溝通 推動漁村再造
然而,推動漁村再造的過程並非順利,起初漁夫因為不信任漁翁得利團隊的計畫,導致參與意願極低,陳怡君說:「我自己就是在漁村長大的小孩,漁村的人不像都市人那麼市儈,他們最看重的是我跟你的關係好不好。」因此想要推動漁村再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博取漁夫的信任。
陳怡君表示,漁業是由許多產業互相支持而成。例如,一艘漁船出海捕魚一次,便需要與造船業、油業、冷凍業等合作。所以漁村想要推動再造,便需要和其他的產業溝通。
長期與漁翁得利合作的船釣大哥項彥豪則說,一般人都覺得漁夫的生活很辛苦,收入都不高,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一個捕魚季下來,漁民往往能有上百萬的收入, 因此他們不需改變現行獲利模式也大多都能過著富足的生活,因此傳統漁民大多都覺得維持現狀就好,而不會急切地想改變,這也讓漁翁得利較難推動漁業創新。
為了整合漁村產業,漁翁得利團隊在推動漁村再造的過程中,必須不斷與漁民溝通、與消費者溝通、甚至與其他漁業相關產業溝通。
深入漁村 溝通獲得漁民信任
漁翁得利團隊改造漁村的第一步必須要先灌輸漁夫新的捕魚觀念。一般消費者認為,市場中活蹦亂跳的魚才是最新鮮的,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最新鮮的漁獲應該 是在一捕上船後立即冷凍,這樣才能夠將魚的鮮度都冰封住。因此漁翁得利希望漁夫能夠即刻冷凍漁獲,將最新鮮的魚商品帶給消費者。
但一開始,因為漁夫們普遍認為:和過去一樣出海捕魚,一樣把魚賣給魚市場就可以賺錢,沒有必要多花心力,改變既有的營利模式,更何況能不能賺到錢還不清楚,因此漁夫不願意冒風險砸大錢購買冷凍、真空包裝設備將漁獲急速冷凍。
何立德表示,要說服漁民改變就要讓他們看到改變也能賺錢。因此他一開始先說服部分漁民將一成的漁獲冷凍販售,其他九成的漁獲則按照傳統方式賣給漁市,先讓 消費者習慣冷凍漁獲商品,進而購買,而漁民看到越來越多人願意買冷凍漁獲之後,也願意慢慢提高冷凍漁獲的比例。透過漸進的方式,漁翁得利慢慢改變漁民的捕 撈習慣。
漁翁得利在長潭漁村推動漁村再造
與消費者溝通 建立正確消費觀念
溝通不僅是漁翁得利與漁夫之間的事情,還包含與消費者溝通。因為普遍消費者的觀念錯誤,導致大部分的漁夫一開始都拒絕加入漁翁得利團隊。因此漁翁得利改造漁村的第二步就是與消費者溝通,建立正確的漁知識,教育消費者正確的消費觀念。
漁翁得利透過推動漁村工作假期、夜釣白帶魚等漁村生態遊程,讓消費者有機會接觸漁業工作,例如出海捕魚、替蛤蜊搬家換池等。透過漁村體驗活動,讓消費者來 到漁村後不只是觀光,而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漁業環境並獲得正確的漁獲知識。了解漁獲從捕上岸後,是怎麼進到消費者的肚子裡,以及最新鮮的漁獲是從何處而來, 進而改變消費行為,讓消費者接受冷凍鮮魚新觀念。
漁業轉型 盼吸引青年回流
漁翁得利就是集結每一位志工的微薄之力,轉化成一股龐大的力量,改善漁村的環境,進而吸引青年回流。
陳怡君表示,雖然過程中一度想放棄,但轉念一想,自己從小就是在漁村長大的小孩,對於漁村有深厚的情感,她期望更多漁村長大的年輕人不一定要往都市發展,也希望透過漁翁得利的努力,促使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到漁村投入漁業轉型的工作。
漁翁得利團隊親手繪製的長潭之美壁畫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