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單車合做社 深入偏鄉陪伴孩童

2015/03/02 11:00
3,838次瀏覽 ・ 25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記者賴亭吟、賴郁薇、葉韋辰/花蓮縣報導】一群人圍著一台破舊的腳踏車,一手拿著剎車線,一手拿著尖嘴鉗,研究著該如何讓腳踏車起死回生,這群人是東華 大學單車合做社的成員。單車合做社除了修復單車之外,還與社區合作,利用單車提供偏鄉教學服務,帶領偏鄉小朋友修單車、玩單車,讓小朋友們在玩單車之餘, 也能知道如何愛惜單車。

照片

單車合做社志工合影

 

通識課程 勾勒單車合做概念

單車合做社創辦人陳世彬和陳星翰,在大學時期一起上了一堂「質性研究」的通識課程,指導老師要求學生試著從生活中看到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最後上台進行 行動研究報告,與同學分享。當時陳世彬就看到了東華大學畢業季廢棄單車的問題,於是上台分享自己的觀察,而陳星斌也認同此觀察,因此兩人決定合作,共同解 決東華大學的廢棄單車問題。

單車合做社在二O一二年成立,向畢業生募集帶不走的單車,並在每個星期二、星期四晚上於東華大學的車棚指導東華大學學生修復廢棄單車,讓老舊單車得以透過 重組單車零件而獲得新生命,學生也能夠「以工換車」,認領修復好的二手單車。如此一來,不僅能減少東華無主廢棄單車問題,更能讓學生在學習修車技術之餘, 延長單車壽命,實踐「愛物惜物、物盡其用」的精神,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與家扶中心合作 關懷偏鄉孩童

二O一三年,單車合做社參與信義房屋的「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共同推動偏鄉社區改造計畫,讓單車合做社有機會與花蓮家扶中心合作,進入花蓮崇德社區進行單車修繕技術教學,透過不同的學習刺激,開發偏鄉孩童的潛能。

陳星翰表示,第一次到崇德的時候,發現原來社區內的單車資源十分不足,再加上社區孩子們不僅僅是「騎」單車,更是把單車當作玩具一樣來「玩」,導致單車耗損率及淘汰率提高,讓原本就稀少的單車資源變得更加短缺。

陳星翰發現,如果要從根本解決社區單車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就必須從「落實單車修復行動」著手,因此開始帶著社區孩童動手修復社區內不堪使用的單車,教導 他們正確的單車結構觀念,讓崇德孩子們在修好車後,不僅是多了一個單車玩具,更讓他們知道如何照顧單車。修車教學課程結束後,單車合作社還帶著社區小朋友 們騎單車遊東華大學,讓孩子們在「修」單車之餘,更能「玩」單車。

在與崇德社區的服務教學過程中,單車合做社成員與社區孩子們建立緊密關係。陳星翰笑說,當時有一個小朋友天天來單車合做社報到,跟他學修單車,但是突然有 一天,卻無預警缺席,陳星翰立刻開著卡車直奔孩子家,關心小朋友到底發生什麼事。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小朋友把單車拆了,可是卻裝不回去,不知道怎麼收拾 善後的小朋友怕被爸爸罵,也不敢求助,只好躲在家裡把單車藏起來。陳星翰聽完之後堅持要把小朋友抓回單車合做社,教他一步一步把單車組起來。

談到這個孩子的故事,陳星翰一方面覺得有趣,另一方面也體會到「單車修復技術」對於社區孩子們而言有多重要。

從技術教學到陪伴教育

因為有了花蓮崇德社區的改善社區單車問題的經驗,單車合做社開始進入社區,進行單車修繕教學服務。然而,投入偏鄉社區服務的過程中,陳星翰發現,社區小朋 友確實需要單車修繕技術教學,但更多時候,他們需要的只是有人陪伴,有人帶他們一起玩。因此,單車合作社從原本單純的技術教學發展成「陪伴教育」。

目前單車合做社主要針對崇德社區以及化仁國小的孩童進行陪伴教育,陳星翰發現,在動手修車的過程中,原本比較浮躁的孩子們也能靜下心,慢慢學會專注。

照片

吳俊辰正在修理腳踏車

 

單車合做社還有和豐山社區中推動偏鄉陪伴教育的五味屋合作,將單車修復技術與陪伴教育結合。吳俊辰,一個來自五味屋的國二學生,當初在五味屋老師顧瑜君的 推薦下,開始與單車合做社接觸,平時周休假日以及暑假都會與單車合做社一起到社區服務、幫忙,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了將近兩年的修車經驗。

吳俊辰說:「我從小就喜歡動手拆拆解解。」加入單車合做社之後,學習到的不僅僅是修車技術,更學習到了如何與人相處,在長時間的服務過程中與單車合做社成 員以及社區小朋友的感情都變好了。吳俊辰還表示,爸爸媽媽很支持他投入修車教學服務,媽媽更曾經對他說,要學就要好好學。吳俊辰未來還是希望能夠繼續與單 車合做社一起推動單車服務。

照片

志工正在修腳踏車

 

拓展合做據點 落實偏鄉單車服務

單車合做社現階段積極投入偏鄉社區單車服務,然而卻面臨「人力」和「金錢」兩個最現實的經營問題。陳世彬表示,單車合做社的志工來來去去,能夠長期投入又能獨當一面的修車師傅不好找也不好留;光靠目前三不五時的二手單車拍賣會所得也不足以支撐社區單車修復行動。

為了解決單車合做社的經營問題,陳世彬表示,未來將嘗試在花蓮豐田社區經營「丰單車」單車商店,店內除了有一般市場常見的單車車款之外,還會販賣由單車合 作社所修復的二手單車,所得將會投入單車合做社的社區服務行動。透過單車合做社和丰單車之間的資源流通,一方面替單車合做社的二手單車找到銷售通路,另一 方面利用丰單車的所得留住技術人才,希望能解決單車合做社目前的「人力」、「財務」難題。

除了現實經營難題之外,陳世彬發現僅憑單車合做社的微薄力量,難以將單車教育落實偏鄉社區,也難將「愛物惜物,物盡其用」的精神推廣出去,因此陳世彬未來 還希望在各偏鄉社區成立類似單車合做社的服務據點,組成「單車合做聯盟」,將正確的單車觀念和愛惜資源的理念推廣到各個社區,擴大單車合做社的影響力。

未來單車合做社希望能結合「丰單車」與「單車合做聯盟」,透過資源共享、資源相互流通的方式,不但解決單車合做社經營問題,更能落實資源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從根本解決社區的單車資源問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