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溝村美術館 挖掘在地農村藝術
【記者賴亭吟、賴郁薇、葉韋辰/台南市報導】從台南後壁火車站出來,沿著筆直的馬路前行,走入稻田。遊客們困惑著土溝村美術館究竟在哪裡,隨口向農民伯伯 問路,農民伯伯毫不遲疑地回應:「這裡就是美術館啊!」辛勤耕作的農民們、在水牛腳邊來回踱步的白鷺鷥、隨手擺放在農舍角落的鋤頭、牛犁等農村傳統人、 事、物就是土溝村美術館想要呈現的藝術。
激發出「農村美術館」概念的「田園藝攻隊」成員:黃鼎堯、劉主揚
農村式微 南藝大生盼尋水牛精神
嘉南平原上有一個典型的小農村,土溝村。早年土溝村是台灣冠軍米的故鄉,農夫們領著三、四百頭水牛在綠油油的稻田、油菜花田中辛勤耕作。然而,隨著產業結構改變,曾經繁盛的土溝村也逐漸式微,在這人口僅有一千人左右的村子中,老年人口就佔了三成,全村水牛也僅剩下一頭。
土溝村曾經的榮景不復在,如同一般農村,面臨農田縮減、農村人口老化等問題。看著農村逐漸消失,有一群人開始進入土溝村,想要替土溝村找回在地農村精神。
初訪土溝 改造聚落
一群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的學生在二OO三年因為「創意學養計畫」進駐到土溝村,開始著手進行聚落公園改造,將原本雜亂的頂土溝中央公園、下土溝活力公園、水牛公園等地重新整理,並在水牛公園中建造水牛石雕,讓農村水牛「歡喜做,甘願受」的意象得以流傳。
此外,看著土溝村的水牛越來越少,這群學生在二OO五年決定為村中最後一頭水牛蓋新家。他們運用農村最傳統的「土角」來起厝,運用傳統工法裁土角、陰乾,一步一步把土角厝建起來。
藝術展場散佈在農村各個角落,隨處可見裝置藝術
十年醞釀 土溝農村美術館
隨著改造聚落公園、水牛起厝等第一階段的改造工作結束,南藝大學生開始思考還能夠為土溝村做些什麼。歷經了十年的醞釀,自稱為「田園藝攻隊」的黃鼎堯、劉主揚、陳昱良、廖曉和、魏婉如等人激發出「農村美術館」的概念,並在二O一三年正式成立土溝村美術館。
土溝村美術館並不是一個實體美術館,藝術展場散佈在農村各個角落,來到農村美術館的遊客需要拿著地圖找展場,如褪赤腳農地體驗區、鄉情客廳站等,移動的過 程中會經過農田、房舍,如果找不到路就必須請在地農民幫忙指路,而在問路、指路的過程中,農民也會細數土溝村的一切,而這就是土溝村美術館想要呈現的農村 生活藝術。
黃鼎堯說,並不是每個遊客都能接受農村美術館的概念和步調,有些遊客會覺得展場之間距離很遠、沒看到什麼藝術品,但這也無所謂,本來就是強求不來的。
但也曾經有遊客流著汗、騎著腳踏車,在經過一片稻田時突然停下車來回頭看,看到成群的白鷺鷥飛過稻田,滿足地說:「終於看到來土溝村美術館所要找的藝術了。」黃鼎堯笑說,有這一句話,一切就足夠了。
與農民對話 傳遞農村美術館概念
然而推動農村美術館並不容易,黃鼎堯表示,要跟村子裡的長輩談藝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些名詞從來沒有出現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如果一開始就一股腦灌 輸農民「美術館即村」的概念,這些農民只會覺得這根本是神經病,因此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慢慢讓農民思考、理解農村美術館的意義。
為了慢慢建立農民對土溝村、對農村美術館的認同感,田園藝攻隊成員花了很長的時間與農民泡茶、聊天。劉主揚表示,土溝村的村民自我意識都很強,他們很清楚 自己要的是什麼。好比在設計公共藝術品時,土溝村村民會發出各種聲音:「這是什麼啊?為什麼要放在這裡?」「椅子擺在這裡不好看啦!要擺在那邊!」種種的 聲音都讓田園藝攻隊逐漸了解土溝村民的想法,經過不斷討論,才創造出符合田園藝攻隊,也符合土溝村民所期待的農村美術館。
展館中寫著「農業第一」的標語
積極嘗試 從各種角度發現農村
除了努力讓土溝村民認同土溝村之外,田園藝攻隊希望也能夠讓農村的美好被看到,因此將農村美術館分為優雅農夫藝術工廠、優雅農夫音樂工廠、優雅農夫田園野趣,讓農村的美好以各種形式存在,並傳遞出去。
土溝村美術館內的公共藝術主要是由優雅農夫藝術工廠負責設計,村中有一張馬賽克拼貼的石雕沙發《坐十分鐘陶淵明》,呈現農民在在勞動後也希望能夠坐著欣賞土地的美好,而展場中顯眼的彩色巨型椅子《農民專用》則是要表達在以農立國的台灣,農民應該要享有最大的地位。
優雅農夫藝術工廠進行視覺藝術創作,而優雅農夫音樂工廠則創作農村歌曲。劉主揚說,農村其實有很多創作的能量,他曾經寫過一首在記錄台南鄉土情感的〈南 風〉,目前也在創作一首〈我是一個快樂的農夫〉,用反諷的方式敘述簽署FTA對農村的影響。透過音樂,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農村正在發生的事。
遊客脫去鞋子,赤腳踏在土地上,感受土壤的溫度
為了讓遊客能夠直接感受到農民土地的感情,優雅農夫田園野趣規劃了農耕體驗活動,遊客必須脫去鞋子,赤腳踏在土地上,感受土壤的溫度,就是要讓雙腳沾上泥 土。劉主揚說,現在的人越來越少有機會可以直接接觸土地,都快忘記土壤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了,唯有讓雙腳重新沾滿土,才有可能建立起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黃鼎堯說,土溝村的人們深信著「人腳底有肥」,村民們相信,只要有人走動,就能帶來繁盛。透過經營土溝村美術館,人們開始重新走進農村,農民們的農產品因為觀光人潮而有更多機會可以賣出去,村子裡的長輩也因為年輕人回流所帶來的活力而感到開心。
築夢基地 看見未來
劉主揚三不五時會坐在巷口陪村裡的長輩們泡茶聊天,抱著吉他,哼著最近在想的旋律,問阿伯阿嬤:「好聽毋?」阿伯阿嬤會點點頭笑著說:「安內嘛係不錯啦!」村民們慢慢地了解這群年輕人在做的事,他們也看到土溝村正在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好像也不錯。
「土溝村就是我們一個實現夢想的基地,我們能夠在這個地方創作一些東西,然後被人家看見」,劉主揚說著。為了將台灣農村的力量串連起來,土溝村美術館將在二O一五年四月舉辦農村音樂季,邀請各個樂團為自己的家鄉寫一首歌,讓農村的聲音可以被聽到。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