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溪口國小推陀螺 傳承民俗童玩

2009/01/01 01:34
9,30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徐于婷/嘉義溪口報導】

  嘉義縣溪口鄉的溪口國小推廣民俗體育運動,從踢毽子到打陀螺已長達三十多年,並成立陀螺隊到各地表演及比賽。至今,溪口國小仍持續培養喜愛打陀螺的孩子,讓大眾看到這項民俗童玩的傳承。

  溪口國小體育館旁的空地上,有一群學生在放學後,將打陀螺的用具全都搬出來並開始練習,他們都是溪口國小的陀螺隊成員,由三到五年級的學生所組成。對他們來說,打陀螺是一項很開心的運動,除了有多種技巧可變換,具足夠的挑戰性,更重要的是朋友之間能一同練習、糾正缺點,溪口國小五年級學生劉亦寧表示,對打陀螺很有興趣,看到大家一起打陀螺就覺得很開心,所以練習時並不覺得累。打陀螺的技巧眾多,像是定投、跪投、跳投,還有擲上手心、超越障礙<註一>等等更困難的技巧,溪口國小五年級學生劉孟筑說:「定投很困難,要讓陀螺直接在定在目標處旋轉,力道沒控制好就會失敗。」除了技巧有一定的困難度,在練習時,陀螺繩會將手指纏的很緊,多次的摩擦有時甚至會破皮,但學生們仍樂此不疲。劉孟筑說:「哥哥以前打陀螺很厲害,很想像他打得一樣好,出去比賽。」而目前帶領陀螺隊的指導老師為溪口國小訓育組組長陳煦粱,在一邊看著學生練習陀螺的同時,也紀錄學生成功完成陀螺技巧的次數,他表示,達到他自訂的次數門檻後,就會給予學生小獎勵。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學生的進步狀況,也能讓學生對自己更有自信。

照片

櫃子上放置著色彩豐富的陀螺,這些都是溪口國小學生自行彩繪的作品。
記者徐于婷/攝影 

  在過去,溪口國小陀螺隊的指導老師是溪口國小主任蔡伯期,他也是溪口國小陀螺運動最主要的推手,由於蔡伯期即將退休,為了讓陀螺隊能持續下去,他便將指導的工作交給陳煦粱。從民國六十四年開始推廣的踢毽子,到民國八十二年的打陀螺,蔡伯期在推廣民俗童玩上不遺餘力,不論是毽子或陀螺隊,都曾數次在外表演、參與比賽。蔡伯期在小時候就接觸許多民俗童玩,也從興趣漸漸培養成專長,除了曾在國外做教學示範,寒暑假也會到各僑校進行交流,將民俗童玩活動推廣出去。在教導溪口國小學生的同時,蔡伯期表示,自己的技巧也會不斷地進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由於打陀螺從基礎到花式技巧,至少要持續一年的練習時間才能有成果,因此當時出外表演的大多已是五、六年級的學生,而溪口國小上一屆陀螺隊的學生都已畢業,目前仍在磨練技巧的學生,希望明年也能像過去的陀螺隊,展現成果給外界欣賞。  

  除了有陀螺隊將打陀螺的技巧延續下去,溪口鄉公所在民國九十一年十月於溪口國小成立的「溪口鄉民俗童玩館」,也收藏了許多毽子布偶與各種樣式大小的陀螺。過去陀螺曾結合課程,讓學生自行彩繪陀螺,而他們的作品仍整齊地保存於櫃子上。但現在學校必須增建新的建築物,迫不得已只能先將童玩館拆除,目前學校將毽子與陀螺等展示品分別放置在兩個較小的展示房,雖然空間變小,但過往的表演回憶與教學照片仍完好地保存著,為這段時光做了歷史見證。雖然溪口國小仍盡力保存這些傳統的童玩,但隨著時代變遷,讓陳煦粱不得不感慨民俗童玩逐漸沒落的事實,過去這些民俗體育是一種才藝,讓學生在課業之外能有另一個發展的管道,但現在學生學習民俗童玩的環境已不如以往,陳煦粱表示,沉重的課業壓力,讓還在就讀國小的學生在課後甚至要補習。現代人對於「才藝」觀念的轉變,使學生不像以前一樣,有充分的時間與機會碰觸這些傳統的童玩。

  因為課業的壓力,溪口國小陀螺隊的學生又來自於各班級,時間上較難配合,每次課後的練習時間也只有一小時,陳煦粱表示,未來希望將這些學生統合成一班,才能集中練習時間,將技巧學得更扎實。溪口國小三十多年來持續推廣民俗體育運動,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希望在現代娛樂眾多的時代裡,學生能夠培養出對民俗童玩的興趣,也希望更多人重視民俗童玩的傳承。

  <註一>超越障礙:陀螺技巧之一,在離地面有一定高度的鐵盤上放置磚塊,打出陀螺後要能越過磚塊,並準確地落在磚塊後面的鐵盤上,磚塊疊放越多越困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