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橋國小水池變農田,小農夫插秧初體驗
你能想像在台北市區的國小中,有著18坪的水稻田嗎?螢橋國小將農耕教育帶入校園,並改造校園角落,讓小朋友可以體驗課本外的教學方式,到底螢橋國小的農耕教育是什麼呢?讓我們一同去了解。
台北市中正區螢橋國小春耕插秧活動,在校長的引導,以及五年級小朋友的參與之下揭開序幕!師長們希望透過這樣實作的活動,教授國小學生珍惜資源的觀念,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
我們的水稻教學體驗活動,是想讓小朋友體驗到農耕的事情,讓小朋友從農耕其中的辛勞,了解說農夫在耕種的時候,經過了這樣子的努力,然後得到的成果,所以讓他們知道說,這個食物是得之不易的,讓他們更珍惜食物,那也了解說,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努力,那一定會有一個收穫的。
校園內的水稻田,並不是原本就有,當初是由校長帶領,以及學校同仁的協助,將原本閒置的觀賞池改建,更在通往水稻田的路旁建立了小農田,並融入課程教學,拉近學生與大自然間的距離。
我們這個水稻田的部分,原來是一個磚造的水池,只是為了養金魚來觀賞而已,那我覺得一方面磚造的水池不符合生態工法的環境教育的條件,同時也浪費了這塊土地,所以我們就想說結合生態環境教育,結合抗暖化的這個時代的需求,我們就把它開闢為小朋友可以耕種的水稻田。
春耕插秧由校長親自下田示範教學,每個動作都仔細說明,甚至在小朋友插秧過程中,也仔細地在旁叮嚀該注意的細節,看著小朋友在水稻田中,滿頭大汗卻依舊努力地參與,讓人相當感動。
像這樣的學習是一個實際的操作,小朋友是很有興趣的,所以它做起來,雖然太陽這麼大,曬得這麼辛苦,彎腰這樣插秧,可是它是有興趣的活動,所以他們做起來就很有收穫,不會覺得特別辛苦,所以也給我一個體會說,我們要教育小孩子,如果能找他們有興趣的東西,來引導他們,那學習起來會更有成效的。
國文、數學那些它們都會在教室裡學,會覺得有點無聊,在外面感覺會覺得比較有趣,就像是會運動啊!就是到外面來,就是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就這樣。
(記:從這個課程裡你學到什麼?)
忍耐,做事情的時候要等,要認真。
(記:那你開心嗎?)
開心,非常開心。
透過農耕教育,讓小朋友實際去體驗下田的辛勞,跳脫課本讓他們更有效的學習,看見學生的認真跟笑容,讓這個活動更有價值,並達到教育的意義。
淡江新聞 陳怡如 沈怡彣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