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這個案子的企劃交給你,我希望下週一可以看到成果。」
「XXX,明天下班前,給我一個好點子!」
在工作上,是不是常常會接到主管這樣的指示?
然而,一份企劃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報告,一份資料或者說是一個點子?
以前,對於「企劃」這個名詞很陌生,總覺得它是一份有難度的東西,必須要有高深的技巧才能完整寫出一份企劃案。但後來漸漸發現,企劃只是一個經過精心包裝後的名詞,正確地來說,它應該是一個思想的聚合體。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最近用下班時間閱讀的一本好書:《教你寫出神企劃:三星、首爾大學都在用的企劃力培養法》
這本書的作者——韓國知名的廣告企劃專家朴信榮,大學時期曾經創下提案競賽二十三次冠軍的記錄,被選為「靠提案競賽存到結婚基金的女王」,並靠著一句「絕對不能讓競爭者看的書」文案標語走紅,一躍成為暢銷作家。
作者透過這本書告訴讀者,一份好的企劃考驗四個能力:首先是「拆解能力」,對於一件事、一個主題懂得拆解,並會高明地將大組織化分為很多個小細胞;其次考驗「連結能力」,也就是思考每一個細胞與其他細胞的連結性,精準地把具有相同意義的細胞歸類在一起;再來考驗的是「賦予能力」,將剛剛歸納完畢的群組重新賦予意義,例如給它一個新名詞;最後則是考驗「文案能力」,在最後賦予意義的分類上,取一個響亮、吸引人的文案標語。如此,一份企劃就完成了。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銷售頭痛藥的完整引導思路:
業務:信榮啊,妳有過頭痛經驗吧?感覺到像這樣的經驗>why
信榮:當然有啊,曾經有過。
業務:那我跟妳說,妳就是需要這顆藥啊。>what
信榮:恩⋯⋯怎麼說?
業務:因為這顆藥有治癒頭痛的效果啊。>how
信榮:噢,是嗎?
業務:信榮啊,妳只要吃了它,就會讓妳頭不再痛,思路更加清楚,可以神清氣爽,最重要的是,現在這個時間也不用跑出來看醫生了!>if
信榮:是嗎?(那我也買來吃吃看好了)
這樣的對話讓我發現,故事中的業務實是真正的企劃者,他不是在賣藥,而是在販賣一個解決疾病後的情況。比起藥品本身,他們更會以疾病為出發點來命、進行商品的概念包裝,向大眾宣傳。這等同於行銷裡面的「結果式行銷」。
這本書對於「教學企劃」這一點有別於一般商管工具書,捨棄諸多企劃範例作呈現,反而是在目錄採取「思想引導」的方式,告訴讀者我們該如何透過大腦思考,如何用思維在腦中撰寫一份企劃書,從開始到結束。
全書看完後,我對「企劃」的思考邏輯又有一份新的見解,它就像做一份有趣的實驗,自己採集需要的化學物質,自己決定反應時間,而後生成一個全新的概念綜合體。
而,最令人玩味的地方在於,你不確定這個生成產物將產生多大的吸引力、將挾帶多強韌的能量,公諸於世。
編輯@陳思諭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