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拼死也不要病死 用意志射出成功
【楊雅淇、邱瑀薰/台中報導】
如果沒注意到他的輪椅,你永遠不會覺得他是個已過花甲之年、身體上有殘缺的男人。總是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桌上擺滿精緻的茶壺和茶杯,身旁是成堆的命理學、五行易經書籍,角落放著一把長弓,他是今年六十一歲的陳新耀先生,大家都習慣叫他陳大哥,是名得獎無數的殘障奧運射箭選手。走進陳大哥家門,便可以看到成排的獎杯、獎牌展示,以及大大小小的各國紀念物,牆上掛著當年他前往廣州參加集訓時,與其他選手的合照,還有兩張靶紙,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參賽無數的輝煌歷史。
人生第一道關卡 幸有妻子攜手相伴
陳新耀原名陳戊寅,在鑽研姓名學後,決定為自己改個新名字,因此改為陳新耀。「我寧願拼到死,也不要病死。」這是陳新耀最重要的人生理念,從他的嘴裡講出來,更是重重敲擊人心。年輕時,陳新耀開了家重機械維修公司,專門維修怪手、山貓(鏟裝機的一種)這些工程重機械,這類工程的潛在危機相當大,維修過程中如一不小心有閃失,就會造成傷亡;二十二歲那年,因為維修工程的意外,機具倒塌,壓在陳新耀的身上,造成三節脊椎骨斷裂,又因當時醫院缺乏可以手術的醫生,傷勢拖延了兩個禮拜,來不及進行急救,造成神經壞死,導致下半身永遠癱瘓。「如果你要問我感謝誰,我最感謝我的太太。」他帶著一臉的感謝之情,深深感謝結褵至今已經三十七年的妻子。受傷後,老婆沒離開他,反倒為了受傷的老公變成女強人;結婚前連腳踏車都不會騎,受傷後因為必須扮演司機的角色,學會開小貨車,甚至可以暢通山路都不是問題,陳新耀打趣說,和其他殘障朋友出門時,老婆就是他們的司機,如果沒有太太,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絕不輕言放棄 從不停止經營人生
受傷初期,面對身體狀態的巨變,精神上的壓力差點壓垮陳新耀;「公司開不成了,那就來創業吧。」不願意就此一蹶不振的陳新耀,和太太兩個人開始經營檳榔批發。創業的這些日子,虧本、倒帳等大事小事都遇過了;每天清晨,都要由太太開著小貨車,到各個山上的檳榔園去採購檳榔。有時候真的太累了,但車子還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好陳新耀手握方向盤,太太腳踩油門,讓太太偶爾可以瞇個眼休息,兩個人再累,為了家計都要撐下去。不幸的是,接著卻面臨檳榔產業日漸式微,除了吃檳榔的人口減少外,檳榔品質的不穩定、不良廠商的價格欺騙等等,讓以往一天銷出十萬多顆檳榔的光景不在,陳新耀的身體也因為長期日夜顛倒、眾多客戶應酬下,徹底被打垮,身體病痛加上經濟壓力,躁鬱症和憂鬱症同時找上這位努力生活的男人,尤其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情緒更低沉失落。這些臥病在床的日子,陳新耀堅持不服用抗抑鬱藥物,他不斷在思考,自己該怎麼振作,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他甚至連電視也不看,因為他不想被外界消息影響自己養病的情緒。
輝煌背後的血淚史 用意志改變命數
某一天在脊髓損傷協會會長的隨口提議下,彷彿看見了老天爺開的另外一道窗,陳新耀決定參加全國殘障人士運動會的射箭比賽。他立刻買了把最便宜的長弓,每天花上至少六小時的勤奮練習,帶著滿手的死皮和厚繭,苦練短短六個月,就這樣在眾多資深運動員中,奪得第三名的殊榮;這時候開始,陳新耀在射箭運動裡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條路。成為運動員後,陳新耀每天都堅持要練習射箭,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手感,至今已經參加過國內國外無數場比賽。2004年開始參加國內一年兩次的運動員選拔,2007年成為國家帕運(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選手,開始參加國際賽事,一年至少會出去比賽兩次,費用全由國家補助,每次都須停留當地約十天左右;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因為長途坐飛機造成臀部長褥瘡,仍忍痛參加比賽;2010年參加廣州亞運以及捷克世界盃,2011年曾飛往義大利羅馬、米蘭以及杜林,同年在飛往英國參賽途中,又因長達三十七小時的旅程,造成臀部受傷,忍痛參加比賽後,因為這次受傷休養了三年。在這三年間,因為養病閒暇時間多,陳新耀開始鑽研姓名學以及五行易經,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玄」,陳新耀說:「每個人都應該認命,在每個人出生命名後,就已經有三分根的命是註定的了,但是人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命當然可以突破,就要看你有多少『意志』。」現在身體已經恢復的他,開始籌備四月底參加殘障體育總會舉辦的會長盃,同時也是國手選拔會,準備繼續接受更多更多的挑戰。
運動員的心酸 國家待遇差很多
經歷過這麼多賽事,去過這麼多國家,陳新耀體會過許多國家風情,也對於每個國家對待運動員的態度有深深感觸。陳新耀提到,在北京奧運那段時間,北京當局招待運動員有如皇帝一般;遺憾的是,反觀臺灣的制度,除了每年輪椅、氣墊座等器材的補助預算被刪減外,政府或者權利人士,甚至會對他們投以歧視的眼光,只因為他們是殘障人士。而陳新耀更提到,希望社會大眾去思考如何妥善運用醫療資源,例如全台各地都有的康復巴士,因為政客拼選舉、搶選票,唯獨台中費用全免,導致真正需要的人叫不到車,反而許多人圖一時方便濫用醫療資源,如果政府可以真正傾聽這些小人物的聲音,或許更可以維護民眾權益以及更有效率地使用這些公共財產,讓民眾受益可以真正平等,並且獲得同等的尊重。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