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綠建築融入在地教學、生活與情感
文/唐偉翔(台南市永安國小教師)
台南市永安國小長期以來,一直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從能源教育到現在的綠建築上面,除了在軟硬體的擴充上,對於課程,我們一直思索著,如何做到「學校就是教材」,讓學校建築變成課程,融入在地文化,進入孩子的生活,以及讓孩子感動。
有幸受邀參加台達電 子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綠建築國民教育種子師資培訓課程」,第一場次辦在台北,早上大夥就在捷運站集合,然後前往淡水區新市國小。新市國小是綠建築鑽石獎的學校,經過了多年的規劃與眾多專家學者不斷的開會討論之後,終於在大家的殷殷期盼之下成型了。在林建棕校長的精彩解說,瞭解一棟校舍從無到有蓋起來有多麼的不易,更何況還需要符合綠建築指標,但是看到林校長說他們孩子臉上出現了從來沒見過的笑容,我想,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相同的情景,也出現在永安國小。我們一直思索著雖然永安拿到了2013年建築園冶獎,但這只是建築上的成就,學校不該是冷冰冰的,我們希望賦予他溫度,能夠讓學生感到溫暖的溫度,所以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生態池不僅僅是儲留雨水與發展生物多樣性的功能而已,我們讓孩子親身下去拔水草,這些水草是作為手抄紙的原料,而學生也喜歡在課餘時間拿著小杯子撈魚、撈蝌蚪,尤其是在下雨過後,不知從哪來的魚蝦都出來了。曾經有他校的老師問我:「你們讓孩子下去玩水,不會危險嗎?」我笑著對他說:「我們只是讓孩子去做他平常在校外會做的事。」是的,嘉南大圳流經後壁,學校周圍本來就有很多的渠道,小孩子常常在渠道邊玩水釣魚,對他們而言,這是跟吃飯一樣再平凡不過的事了。
另外我們規劃了定向越野課程,整個校園都是我們的教室,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 鍛鍊體能,在每一站的定向樁,都可以藉著掃瞄QRCode來瞭解這個區域的特色;在綠建築的課程上,我們將複雜難懂的定義,簡化為孩子聽得懂得語言,並透 過學校建築來當作教具,這種理論搭配實務的課程,更能讓孩子明白我們為何要蓋這麼一棟綠建築校舍,而最終,我們希望將解說的責任交給孩子,未來每一位孩子 帶著他的家人朋友來到永安,都可以驕傲的向他們介紹。幾年後,或許他們會離開這個地方到外頭去打拼,但是這些在生態池裡抓魚、在校園裡奔跑的回憶,將永存他們心裡。
我們希望學校融入在地生活,所以把學校外的美景搬到學校裡面來了。圖書室大片的落地窗,外面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能夠在大自然裡閱讀,是多幸福的一件事。二樓中庭的美景,是每位來到永安的訪客一定會特別駐足的地方,除了稻田外,遠眺還可見到小南海。這些在孩子眼中再普通不過的景色,經過包裝,都成了永安的課程,我們帶領每一位訪客來永安遊學,永安的孩子就成了這裡的主人,所以校園不僅僅是校園,他是在地文化的濃縮與精緻,孩子從這裡吸取養分之後,更能展現愛家鄉的心情。
永安國小李光榮校長常與我們分享:「我們的建築,是從土地長出來的;我們的課程,更是從土地長出來的。」身為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感動孩子,綠建築不只是一個住的健康、環保的屋子,而是進化成結合在地文化、特色的教育課程,讓孩子可以愛土地、愛家鄉。
- 104年05月27日(星期三)(北區二)
- 104年06月17日(星期三)(南區一)
- 104年06月24日(星期三)(南區二)
【延伸閱讀】
《能源教育2.0 –回歸生活本質的能源教育》江慧儀13-Sep-20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教小六生學綠設計:加昌國小如何發展高年級的能源教育課程?》邱姿蓉 11-Apr-2014 低碳生活部落格
《回應自然 面對氣候考驗的校園重建》邱姿蓉 11-Jul-2013 低碳生活部落格
《小學是播撒環境種子的重要沃土(節錄) 》郭靜慧 10-Jun-20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