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世界的十大入侵種之---布袋蓮

2007/07/02 15:25
17,333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邱昭豪(荒野溼地植物庇護中心推廣講師)

鄉村地區住家前面總喜歡有一畝方塘,這口池塘稱為「風水池」,且可作為一面明鏡,讓家族宗親審視與借鏡之途,筆者鄉下的奶奶家前便有一畝池塘,這畝池塘也成為調節附近稻田的水量調節池,池塘中養著許多魚蝦貝類,過年時節便會在持中釣鰱魚(音同「年魚」)。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不知是誰放入了布袋蓮,隔年再見到這池塘,池面上佈滿了布袋蓮,除了綠葉外,一串串藍紫色的花也佈滿了整個池面,孩提時代的我見著了這樣的景色,只覺得好美,附近的朋友也向爺爺奶奶討一些布袋蓮,說是要放到自家的池塘中,秋冬時節花朵凋謝葉片枯萎露出了大半池面,一度還令我為布袋蓮傷感一番。

每次見到布袋蓮,最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是如何漂浮在水面,這個秘密就在它澎大的葉片基部。將布袋蓮用力壓入水中,然後使力壓擠葉片澎大的部分,一顆顆氣泡便會滲出;若切開來看,會發現裡頭有許多空室,空室中充滿著空氣,一片片簇生聚集的葉片,便是一個個浮囊,藉由空氣的浮力便可以輕易地漂浮在水面上。布袋蓮的根屬於鬚根,細長的鬚根作為布袋蓮穩定重心的部分,支持葉片穩穩地漂浮。

台灣在二十世紀初便有布袋蓮入侵的紀錄,布袋蓮的花朵有如淡紫色的風信子花,葉片簇集的中央伸出一根花梗,花梗的頂端綻放出一朵朵藍紫色的花,一花梗上有十幾朵花朵。除了一串串花型之外,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它顯目的花朵,布袋蓮花朵裂成六枚花瓣,其中上方的一枚花瓣最引人注意,這是最大的一片花瓣,淡藍紫色的花瓣中央染著深藍紫色,再中央更有一塊菱形的黃色斑點,使整個花朵看起來特別耀眼,有如藍紫色的火焰散落,外觀看起來有如「鳳眼」,所以又有「鳳眼蓮」的美稱。它的美麗可不僅僅只有知道,英語則稱布袋蓮為”water hyacinth”,意即為「水風信子」。

當花苞綻開時,有如一朵朵風信子在水面上漂浮著。在還沒有生物多樣性與棲地保育觀念的年代中,具有侵略性的外來種對於一般人而言,反倒是容易栽種且又非常美麗的造園景觀植物。在人為的傳播下,布袋蓮在台灣水域環境中快速地擴張開來,造成的迫害因而更加值得重視。

布袋蓮的引進原是用以觀賞,但它強勢的傳播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佈滿整個水域的表面,開花時確實相當美麗,但在其覆蓋下,水域環境中的陽光便減少了,水中的漂浮性與沈水性水生植物,甚至浮游性生物,則因陽光缺乏而生長不順甚至死亡,水中生物也會因此缺乏食物而難以生存,造成水域環境的物種減少。

再者,布袋蓮枯萎死亡後,遺留下的植物體阻塞河道,若要分解這些植物體,必須消耗相當多的水中溶氧,致使水體污染,水域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近年來外來種的影響已經對於整體環境造成許多嚴重的迫害,也引起多方的關注,台灣地區造受布袋蓮侵害最嚴重的地區,主要在宜蘭、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灣、高雄、屏東等八縣。布袋蓮散佈在沼澤、河川、排灌水渠及水庫等水域,造成河川堵塞更引起水庫湖泊的優氧化。政府每年為清除布袋蓮須支出一億一百多萬元,當初引進時或許沒想到那麼多,但是後人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布袋蓮原產於南美洲,在原產區因為乾旱或海水入侵,致使布袋蓮的繁衍受到限制,甚至有些昆蟲更是以布袋蓮為食,在這樣環境下生長的布袋蓮,當然有其快速繁衍的機制,包括利用走莖進行無性繁殖,且繁衍速度快,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迅速擴張自己的族群。因為環境惡劣的因素,所以在適當的時機利用種子繁衍,也是其適應環境的方式,但是當它傳播到其他地區時,限制布袋蓮生長的條件不如原產區多甚至沒有,快速地繁衍造成入侵地區的原生植物棲地減少,更造成當地的生態失去平衡,在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造成相當大的災害,故而這樣美麗的模樣竟會被冠上世界「十大惡草」之一。

關於布袋蓮的生長特性可以查閱塔山自然實驗室李松柏先生所撰寫之「灼灼其華,在水一涯─布袋蓮」一文。布袋蓮對於環境的影響已是有目共睹,但目前關於處理這樣的問題,並無特定的專屬單位協助,必須倚賴提撥經費去除,但去除布袋蓮這類的外來種水生植物,單單倚靠政府部門是絕對不夠的,必須加強全民的認知,藉由民眾的力量,一同挽起手來去除這樣的「惡草」。

目前已有除草劑可以除去布袋蓮,但也同時除去了這一帶環境中的草本植物,其破壞環境的影響更為嚴重;也有研究單位利用生物防制的方式,利用食用布袋蓮的昆蟲來抑制其繁殖,但此種方式仍有待改進。最終還是得呼籲民眾一旦見到布袋蓮的蹤跡,便隨手將它從水中撈起。以往有養鴨人家將撈起的布袋蓮作為餵鴨的飼料,這樣的利用方式倒是不錯的點子。隨手將布袋蓮撈起,你將發現即便是一片靜止的池水,池面上倒映著城市影像或田野風光,將是一幅美麗的景色。

布袋蓮強勁的生命力,除了它旺盛的繁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它適應環境與對環境污染的承受力較其他水生植物強得多。在人為的水域環境污染下,溪流與湖泊中含有許多污染物質,許多水生植物都難以存活,但布袋蓮卻可以適應,反而在沒有其他水生植物的競爭下,繁殖速度更快,如此說來,人類的污染反而助長了布袋蓮的繁殖。根據研究顯示,布袋蓮繁殖時可以吸附重金屬以及減低水域環境中氮磷等營養鹽的含量,但是一旦布袋蓮枯萎,植物體沈積在河床中或湖底時,這些吸附的物質則又會釋放到水體中,造成更嚴重的污染。目前也有研究團隊期望利用布袋蓮來處理水質污染的問題,但整個處理水質的過程也必須是在控制之下,而且必須適時的處理。

最後再一次提醒,布袋蓮不止花朵綻放得美麗,它也是會結種子。種子發芽時必須在陽光充分的環境下,若無法去除佈滿水面的布袋蓮時,其種子發芽的機率降低,但是去除了水面的布袋蓮時,陽光照射到水域環境之中,也讓布袋蓮的種子有機會萌芽,長出新的布袋蓮,然後再透過無性繁殖快速地生長。因此為了台灣美麗的溪流湖泊,為了水域環境的生態平衡,去除外來種的任務需要經年累月,長時間透過地方人士守護,將這影響台灣美麗環境的毒瘤逐一除去。

布袋蓮小檔案

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
科別:雨久花科
別名:鳳眼蓮、浮水蓮花
花期:3~11月
原產地:南美洲
美麗的布袋蓮原用以景觀方面,但是因為其強勢的繁殖能力,造成水域環境的生態失去平衡,更造成物種趨於單純化,其對生態環境潛在的危機還不僅僅於目前所見,因此被稱為世界十大惡草之一,實不為過。國人應引以為戒,更必須小心外種引入對於台灣當地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資料:

1.《台灣水生植物圖誌》,楊遠波等6人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印行,(2001年12月初版)。
2. 《台灣水生植物2》,林春吉,田野影像出版社(2002年6月)。
3. 「灼灼其華,在水一涯─布袋蓮」一文,李松柏,於塔山自然實驗室網頁發表,
2003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展覽資訊。
4. 荒野保護協會溼地庇護中心萬里站站長陳德鴻先生口述。
5. 荒野保護協會溼地庇護中心執行秘書林元才先生口述。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47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