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文化創意展預演最後一場戲 溫馨上映
殯葬文化創意展預演最後一場戲 溫馨上映
[記者Neena/高雄報導]「台灣生命第一屆殯葬文化創意展」,6月12日第一場講座以「殯葬用品歷史變遷與展望」為主題,演講內容幽默風趣搭配歌唱、故事、圖片緊抓台下聽眾的心。第二項活動「預演人生最後一場戲」,演繹的是台灣生命集團管理部經理林淑幸的故事,場面賺人熱淚、溫暖在場民眾。
講座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中華禮儀協會顧問的楊國柱主持,他表示,中華民族陪葬品的歷史演變,從古時多為生人及車馬,到六朝隋唐以俑偶為主,宋朝後造紙發達,陪葬除用金玉財物外,人物、器用、房舍等都以色紙裱糊,做成模型,焚化薦送,此制度延續至今不輟。今日,殯葬用品的未來展望仍需本著謹守禮義的原則,第一點講求實用性,主張就地取材,將生活周遭隨手可得之物運用於殯葬禮儀之中。第二主張象徵性,殯葬用品之使用,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特別於精神祭拜儀式中,藉由食物來表達死者與生者之間的心聲。
第三具有治療性,子孫透過喪禮吉讖與死者溝通,希望能為亡者盡最後一份心力,在每句吉讖之後,子孫都大聲喊出:「有喔!」或「阿彌陀佛!」將心中的悲傷毫無顧忌地喊出,作以療傷的功能。第四為祈求性,生者希望死者能如生邊的安然,並永遠在另一個世界護佑世世代代的子孫,達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
預演人生最後一場戲,由林淑幸透過預演生前告別式,引領現場觀眾思考人生課題。她過去受到家庭與婚姻的創傷,今日透過自我敘說、家人期許,試著聆聽親友與自己內心的聲音,回想彼此情感刻劃,此劇最後一幕,曾傷害她的前夫出現在螢光幕上,深深懺悔過去、表達自己心中的遺憾,讓她瞬間含淚哽咽有感而發,「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她的堅強鼓勵了台下親友、工作夥伴,還有受感動的現場民眾,大家紛紛上台送花、給予林淑幸一個深深的擁抱,場面溫馨感人。
對於這齣戲,南華大學副校長釋慧開法師給予深切的勉勵,他說道,人生要有賞味期限,活著的時候就該把握當下;人不能在器官衰竭或意識消沉的情況下過世,要保留精神與體力迎接佛祖或神明。他鼓勵大家,人們該做的不只是預立遺囑,也該為來生做規劃,祈求大家能領悟生命境界無限開展與提升的可能,克服面對自我色身老朽衰敗乃至死亡的恐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