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怎麼辦
台灣地小 能夠新建房子的地段不多,要增加居住空間,往往會在原有的房屋向上發展或是橫向發展,也就是頂樓加蓋和建築物外推。
建築物外推又可以分為露天外推、陽台外推和騎樓外推。再一處陽台外推的租屋處中,室內室外磁磚都一樣,房間地上有排水孔。藍色的防水布當天花板,甚至管線外露。小坪數套房變大看似好事,但漏水問題可能讓你連睡覺都要撐傘。另外還有夾層屋,一分為二室內空間瞬間翻倍。越高越好越大越棒,但就像竹筍長太高就無法食用,這樣不只可能成為違建被列管拆除,還有公共安全疑慮。
去年年底一場大火,不只燒毀了南港區違建,也燃起了北市府拆除違建的決心。列出226戶涉及公共安全的違章建築,要求自行改善不然就是強制拆除。說拆就拆,12/30上午表示要拆除,當天下午就公布拆除名單,並強調3/20後會強制拆除。要在短短的80天內,將違建全部拆光光。強而有力的手腕,讓柯文哲獲得不少掌聲,卻讓居住其中的弱勢族群,可能陷入無家可歸的困境。他們連溫飽都成問題,更不用說租金比違建還高的合法房屋。
林小姐以打零工維生,收入一個月大概六七千元,其中五千元要繳房租,剩下的除了還要看病和吃飯。他表示,他常常吃泡麵,有吃飽就好。而他最擔心的是房東調漲房租。
弱勢族群在找尋租屋處時,往往比一般人難上加難。政府說他們聽到民間聲音,由營建署推出愛心租屋計畫,但這些配套措施規定嚴格。即使投入近2800萬元,架設平台補助房東,最後只吸引到52位房東。但申請案一共有241個,供需明顯失衡,這項政策成效相當有限。
議員郭昭巖表示,台灣人其實很有愛心,但愛心房東是一個大家比較不習慣的一個方式,其實可以廣為宣傳。市政府是不是有做一些相關的一些租金的補貼來增加誘因。
然而不只政府在努力,民間的力量也默默崛起,崔媽媽基金會就是其中之一。民國78年成立,崔媽媽基金會關注弱勢族群的居住問題,已經超過25年。現任崔媽媽基金會的主任馮麗芳說,弱勢族群找不到落腳之處,除了有欠租問題,稅金也是房東的顧慮之一。因為房東通常都不會去報稅,而弱勢者為了申請租金補貼,就需要入戶籍,這樣房東的收入一定會曝光,就會必須要額外納稅。這樣房東就會認為,這樣的房客會讓我成本增加,那我為什麼要選擇租給這種人,如果我繼續租給一般人,我也不用報稅。所以房東就不會想去幫助這些弱勢的人。
替弱勢族群尋找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困難是人力不足和資料不足,崔媽媽基金會又為此額外招募志工,成立紅單特搜隊。希望地毯式的資訊蒐集能有助於弱勢找到棲身之處。
涂小姐曾經為崔媽媽基金會服務,現在也是紅單特搜隊的一員。別人用手機傳照片分享生活,她則用手機傳照片提供別人一線希望。但熱心的他仍覺得自己能做的很有限。涂小姐:「我提供的租屋資訊可能對於弱勢族群來說不見得適用。那當然還是希望,房東聽到我們是要幫弱勢找一個家的時候,可以稍微有一個空間給他這樣子。」
目前公益住宅比照個人住宅的稅率維持在1.2%,但房東57%的租賃所得必須加入個人綜合所得稅。做愛心還得繳更多稅,讓人卻步不前。愛心房東不足、合法房屋租金太高,是弱勢族群找屋的關鍵問題,針對這些困難。郭昭巖市議員提出建議,希望政府提高誘因吸引愛心房東的加入,以及社會局補助弱勢族群租屋,才能有效解決僧多粥少的問題。
市政府嚴格拆除違建之餘,應祭出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妥善安置弱勢。政府也要多發糖果,增加誘因來動員民間力量,讓更多人成為愛心房東,給弱勢族群機會建立一個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