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上下遊雙溪」溪流生態觀察 + 水資源研習

2015/07/17 16:41
2,56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內雙溪自然中心首度推出以溪流為主軸的跨場域系列課程!在兩日課程中,將親身踏訪水圳之源到河口之濱,探討溪流的樣貌與生態功能。也將分享世界知名的 Project Wet 水資源教案,全程參與者將贈送一套特別研發的溪流水資源教材。 

除了親身走遊雙溪風貌以外,還可以帶走實用的教學知能與工具,歡迎教育工作者們,或對溪流與流域主題有興趣的人,相揪來報名唷!

*本課程全程備有接駁車接送

「上下遊雙溪」特別企劃,希望藉由親身走訪的歷程,藉由手腳觸摸溪水的溫度、雙眼看見河貌的變化,以五感將河溪的真實印象刻入感受,回來延伸探討水資源的議題。

地球上雖然有97%是水,但大部份是海水與兩極的冰帽,少數的淡水資源中還有一大部份處於難以利用的深層地下水。因此最常與人互動的,就是河溪的淡水資源。

人類的古文明均沿河岸而生;就連台北城的發展,也從淡水河的河運開始。河溪形塑的人們的生活,但在長久與人的互動下,也同時被人們所形塑。

說起來有點深奧難解的話語,其實就真實呈現在你我的生活周遭。
來看看「內雙溪自然中心」所在的「雙溪流域」,從以前到現在的樣子吧:

照片

1974 年的雙溪流域(綠色區域為農田)

在40年前的內雙溪,溪水旁還有大批大批層層疊疊、沿山而闢的梯田。而此時的「內雙溪自然中心」所在位置,還是一片青蔥蓊鬱的小山頭呢!

40年過去了,溪畔建起了成排的釣蝦場,中心週邊的山頭與道路也開發完成了。相對的,從至善路兩旁的雙溪沿岸,也再難以看到大片彎曲有致的梯田景象。

照片

2006 年的雙溪,綠色區域為農田

而這樣的變化,又在環境之中產生了什麼改變呢?
歡迎一起來參與有趣又有深度的「上下遊雙溪」,一起親身探索發掘,溪流的故事。

目前七月清涼梯次正在報名中唷~
歡迎對溪流水資源有興趣的大眾,一起相揪來走遊:http://neishuangxi.blogspot.tw/2015/04/blog-post_16.htm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