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三年級_王譽蓁 / 政大電算中心「水桶稻」觀察第三~五個月(2015/5/14~2015/8/10)

文字-A A +A

另一批相同的秧苗種在政治大學電算中心的小陽台,大家幫忙施肥、甚至撈地面上的積水、水苔倒進水稻盆,雖然長得矮,株高只有台博館的水桶稻的三分之二,葉色蠻健康,「原來栽種糧食其實不會離我們生活很遙遠」「在寫報告、不斷開會、設計程式之間,品嚐天然栽種、無毒害的米粒,算是對自己身體小小的犒賞。」

和種菜相比,水稻需要更長時間觀察和耐心等待豐收成果。經過四個多月,政大電算中心的水桶稻最早抽穗。大家第一次看到稻穗很驚喜的直呼:「以前唸農學院,沒機會接觸水稻,如今彷彿回到似曾相識的感覺。」「昨天還沒看到,今天稻穗伸出來了!」「就像小朋友第一句話叫『媽咪』,感動啊!」稻穗逐日更加飽滿,感覺吃米有望,很開心!然而才沒幾天,稻子還沒完全黃熟,好多鳥兒前來覓食,大家搶收部分稻穀,留待未來推廣使用。

警衛叔叔教孩子們自己鋸竹子、架網子,讓小朋友唸書之外,向社會達人請益,學習做人做事       


        
王譽蓁用手高興地比著:「稻子快要比我高!」       


        
架網由於遮光、高溫、潮濕,水桶稻感染「白葉枯病」,孕穗期的單本植水桶稻嚴重影響產量      

 
        
雖然感染「白葉枯病」,水桶稻仍努力生長       


        
一叢三支的水桶稻「白葉枯病」下的稻穗雖金黃,然米質受到影響       

 

台博館的水桶稻則是一叢插三支的先抽穗,原本橫向發展的單本植每叢總分蘗的數目雖較少,但株高較高。王譽蓁用手高興地比著:「稻子快要比我高!」我問她:「每週長十幾公分,平均一天長幾公分?」她突然愣住問:「自然課怎麼變成數學課?」

避免被鳥吃光光,我請警衛徐叔叔教孩子們如何幫水桶稻架網子,讓小朋友唸書之外,向社會達人請益。徐叔叔平日不僅幫忙照顧水桶稻,還會幫烏龜蓋舒適的房子、養蝴蝶幼蟲,瞭解很多動、植物,教導孩子們如何用實際行動,愛心保護週遭的小生物。有大人幫忙抓竹子,即使一年級的游東宇也可以練習使用鋸子,姐姐斜著頭在一旁看書,被游東宇和王譽蓁喊:「過來幫忙!」姐姐做過才知道,自己無法像弟弟「一刀」剪斷塑膠繩,看似簡單其實也需要巧勁練習。

因為沒經驗,我犯了錯誤,查看幾次,只覺得水桶稻架網之後,葉子變枯白、好像停止生長,王媽媽發現不對勁,趕緊撤網,發現網子上有許多樁象,請教老師才知道,細菌性病害的發生與環境有密切關係,由於「綠色」網子遮光效果、密閉高溫、加上水份多、太潮濕,水桶稻感染「白葉枯病」。水桶稻的單本植在孕穗期染病,幾乎不抽穗,產量明顯降低,而一叢三支在抽穗期染病,雖然稻穗較多,但是稻米的粗蛋白質含量提高,凝膠展延性降低,食味及口感會變差。因此,一般的稻田,在晨露未乾前,避免進入,減少人為傳播病菌。而發病的稻田避免經常灌 (或浸)水,儘量保持濕潤狀態,可降低病勢蔓延。
 
        
       
        
王媽媽從水桶稻生長,得到啟發,畫的「生命起源」     

本來想架網保護,防鳥害,反而傷害稻子,卻也增加學習機會。我告訴王媽媽和王譽蓁:「稻穗是從不到一公分、米白色的『幼穗』(台語。棉??)分化而成,幼穗生長就像母親懷孕,需要更多營養,是一般農夫施肥參考的重要時點。依發育不同,每支稻穗大約有八十至一百多粒稻穀,甚至兩百多粒,每叢稻子約有十至二十幾支的稻穗。如果每穗用八十粒稻穀、一叢有十二穗來計算,就有九百六十粒的稻穀,也就是種下一粒稻穀,日後它會成長至少將近一千粒,這就是『種子的神奇力量』!」

隔幾天,王媽媽告訴我她開始畫植物畫,第一幅是從水桶稻的生長,得到啟發,所畫的「生命起源」,中間是許多小細胞聚集,生命由此向外擴展出去,有衝突、有合作,然而整體很協調,猶如生機盎然的花朵。由於對生命的感動,原本許多沒特別在意的植物,陸續成為她筆下畫畫的題材。

七月底,母子一起來到真正的稻田,平日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先親身示範,再拉著王譽蓁的手,讓她有勇氣赤腳下田,母子一起割稻、打穀,工作的姿態和速度都在水準之上,王譽蓁說:「和水桶稻不一樣,很開心!」中午的食慾超級好。

都會人平日活忙碌,與其來去匆匆的遊玩,不如對身旁的一小片土地做仔細觀察,即使只是水桶稻,持續的觀察水稻和其他小昆蟲的互動,當大人和小朋友一起靜下心來,凝視生物的成長,可以在「微小的事物中發現許多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和真理」。

後記

1.

8/8 今年以來最強的超強颱風「蘇迪羅」17級陣風影響,不少路樹以及水桶稻都倒成一片

情況如照片(謝謝黃冠龍先生傳照片)

正好試驗水桶稻對颱風的耐受度

 

2.水桶稻小時候病蟲害多,孕穗期也是重要時期,需要較多照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35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外籍生在農民市集學習台灣文化

2024-05-20
瀏覽:
1,035
推:
0
回應:
0

媽媽的米嫁妝

2024-05-16
瀏覽:
3,089
推:
2
回應:
0

外籍生假日農夫 Foreign student holiday farmer

2024-05-07
瀏覽:
3,052
推:
0
回應:
0

Manju 美味的尼泊爾餐

2024-05-06
瀏覽:
3,313
推:
0
回應:
0

外籍生的獨特餐具

2024-04-29
瀏覽:
2,910
推:
0
回應:
0

行天宮「萬般由心」北投圖書館+食農教室

2024-04-29
瀏覽:
3,373
推:
0
回應:
0

感謝壯圍永鎮宮協助淨灘

2024-04-27
瀏覽:
4,396
推:
0
回應:
0

KKF農法「稻米和蔬菜輪作」三星玉禾園吳寶玉老師

2024-04-25
瀏覽:
4,782
推:
28
回應:
0

「創價使命自覺」三代同樂插秧趣

2024-04-16
瀏覽:
3,506
推:
0
回應:
0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三年級_王譽蓁 / 政大電算中心「水桶稻」觀察第三~五個月(2015/5/14~2015/8/10)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941篇報導,共12,8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941篇報導

12,8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