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資訊服務 開拓脊傷者的路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鍾佾錚、陳俊元/台北市報導】因天性脊髓長瘤而終身必須坐輪椅的的蘇駿,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前年離開家鄉台中,隻身到台北工作,目前已在「新生命服務公司」工作一年多。熱愛籃球的他,曾於二OO六年被選為國手代表中華隊參加仁川亞運。他說,過去的工作並不允許他請假去比賽,但是新生命不僅讓他請假,而且請得還是「公假」。現在的他,平日不僅能夠學習不同資訊軟體的應用,將技能運用在工作之中,假日還可以打他最喜歡的籃球。

脊髓損傷的傷友們平時都在位於捷運大安站的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辦公室工作,與其他辦公室不同的是,「椅子並不是必需品」。

以潛能發展中心為根

台灣地區目前脊髓損傷人數超過兩萬三千人,傷友的年齡層則主要集中在二十歲至五十歲之間。造成外傷性脊髓損傷的原因多半屬工安意外,且平均受傷年齡僅有二十七歲。脊髓損傷者除了要面對心靈的打擊,還需要克服教育與就業的種種困難,龐大的醫療費用和生活支出更是不堪負荷。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的前身「脊髓潛能發展中心」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其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宣導如何預防脊髓損傷,及協助脊髓損傷患者自立、自強, 以預防家庭悲劇的發生。不僅適時地提供脊傷者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協助,更給予就業、職業重建訓練的輔導。

所謂「脊髓損傷」是指急性外傷性傷害到脊髓和神經,導致傷者在運動、大小便,甚至是感覺功能失常。造成脊髓損傷的原因,通常是巨大的外力,如車禍、墜落等,使脊柱移位或骨折;有些則是因為腫瘤和脊血管等因素導致傷者癱瘓。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顧問劉露霞表示,為了延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之使命,便於二OO八年成立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期許能以社會企業的概念發展,運用經過IT資訊技能訓練的脊傷人力提供技術服務。協助脊傷者參與社會生產工作,激發脊傷者的工作潛能與生命價值,使脊傷者能夠自我成長。

提供資訊服務 訓練多元技能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結合非營利組織的精神與營利的手段,將非營利組織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企業化,建立「非為營利的營利組織」,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目前公司對外服務項目包含電子書設計製作、線上客服、影片剪輯、出版編輯及網站建置等。傷友們從無到有,透過ㄧ次次的專案與計畫中,學習美工、圖像處理軟體與影像剪接軟體。

「寶貝的作品影集」就是新生命與幼稚園合作的專案。起初同樣對軟體工具陌生的傷友們,經過摸索與練習,將小朋友的作品與生活照片經過剪接與後製,細膩地呈現了親子間專屬的成長紀錄。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董事長黃河明也時常到辦公室關心傷友們的工作狀況,更將其父母親的百齡紀念書交由新生命團隊整理、編排與設計。

在新生命舉辦的公益音樂會中擔任接待和座位規劃的蘇駿說,除了提升了自己在文書軟體上的技能外,更讓自己的應對能力大大地進步了。「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但是他們(上司)都很幫我們的忙。」

劉露霞說,來到這裡工作的脊傷者大部分都非資訊相關科系,「高難度的技術是可以重新學習的,但是學習態度卻無法強迫。」她笑著說:「只要你有心,我們就願意教。」為了手上的案子前幾天才加班的蘇駿說:「對我來說,能遇見不同的人就是一種挑戰。」每一次的計畫、案子都是不同的學習,更讓自己的應對能力透過一次次經驗的吸取大大地提升。

由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協助整理、設計所出版的《種德傳芳》,使得黃河明父母親的人生故事得以流傳。

友善企業聯盟 推動企業晉用

縱使內部不斷提出新計畫,想和外面的公司競爭,卻同時要考慮到脊傷者的技能訓練程度。公司仍然需要運作經費,但是工作機會卻非隨處可得。近年,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開始與企業合作,針對未足額雇用身障之企業的特性及需求量身訂製,以新生命資訊代聘代管晉用方案。

如此一來,不僅幫助脊傷者增加工作機會,同時有助於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更使得新生命公司能夠獲得利潤,創造「三方其美」的狀態。劉露霞表示,二O一五年二月新生命開始和政府合作,為了這項合作案件,更於潛能發展中心開設3D列印課程,以加強脊傷者的技能。「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一年內將公司人數提升到一百人。」

延伸閱讀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官方網站

新生命社會企業臉書粉絲專頁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官方網站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90則報導
2,295則影音
715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4

車禍四肢癱瘓 咬筆畫出玉山壯景

2024-06-28
瀏覽:
2,482
推:
41
回應:
0
3:22

蔡英地用手機養鵝 降低禽流感風險

2024-06-26
瀏覽:
3,238
推:
19
回應:
0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2,973
推:
1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6,506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5,681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4,375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4,179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6,055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851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4,194
推:
0
回應:
0

新生命資訊服務 開拓脊傷者的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87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87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