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傷不餒 曾隆輝射破帕運紀錄
【記者李依純、賴琬臻/桃園市報導】「如果以後只能坐輪椅,我就不要活啦!」因職業傷害造成脊椎損傷而失去行走能力的曾隆輝,曾經萬念俱灰地想了結自己的生命,但靠著妻子的溫馨陪伴及親友的開導利誘,讓他走出傷後的陰影,重新回歸到社會中面對人群。傷後的曾隆輝為了提升體能,開始接觸射箭運動,辛勤練習之餘,也幸運得到教練的熱心指導,讓他不僅射出了興趣,更在二O一二年倫敦帕運射箭賽中射破大會紀錄,一舉奪下銅牌。
牽手溫馨相伴 走過低潮撿回一命
十九年前,從事建築業的曾隆輝,因工安意外從鷹架上摔了下來,導致中樞神經斷裂,下半身永久癱瘓。受傷之初,曾隆輝還不明白病情的嚴重性,他說:「剛開始還以為它是會好的,直到脊椎損傷協會的志工告訴我,目前的醫學仍無法醫治,當下真的是覺得世界末日了。」
接受傷後復建的同時,脊椎損傷協會的前輩們也為曾隆輝進行心理輔導,但當時被判定下半生再也站不起來的他,根本聽不下去前輩們的建議,消極地認為「都站不起來了,講再多也沒用。」甚至有了尋短的想法,他跟妻子劉金蓮說:「兩年內要是醫不好,我就去自殺。」
想不到劉金蓮卻堅定地回答:「那我也去自殺!」曾隆輝驚訝地問道:「那小朋友怎麼辦?」劉金蓮說:「你都不要我們了,那我也不管了。」曾隆輝霎時愣住了,劉金蓮更進一步說:「你在,至少小朋友回家還有個爸爸可以叫,我回家也還有個老公可以依靠,但如果你走了,這個家就不完整了。」曾隆輝聽完深感慚愧,就這樣打消輕生的念頭。
曾隆輝專注地拉弓,準備射箭。
親友全面動員 將曾隆輝拐出家門
雖然曾隆輝的命是被老婆撿回來了,但是受傷以後的他開始畏懼外出,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出門。有鑑於此,劉金蓮動員了身旁的親友及鄰居,對曾隆輝進行一連串的「誘拐行動」。
曾隆輝傷後,鄰居們常常來到他家串串門子、慰問他,更會在離開時故意對他說:「你就送我出來,順便曬曬太陽嘛!」剛開始,曾隆輝仍然對於出門感到十分抗拒,但經過左鄰右舍的長期勸說,他也開始嘗試著走出「家門口」。
看到丈夫願意走出家門的劉金蓮,更乘勝追擊地說:「那你就去巷口幫我買幾顆雞蛋嘛!」但,從家門口到巷口的這段距離,對於曾隆輝來說,是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克服心理障礙,他說:「經過這樣一次、兩次,久了就比較習慣,真的很感謝親朋好友們,一直鼓勵我,要往外走。」
曾隆輝走過低潮後,重新開朗地面對人生。
教練熱心指導 靠射箭重獲新生
受傷的四年後,曾隆輝除了接受醫院的復健及心理輔導外,也開始進行職業訓練,準備重回社會中。走過低潮的曾隆輝,不但找到了一份工業設計的工作,勇敢地重回職場,他更認為「就算坐輪椅也要提高自己的體能來保持身體健康」,因此他開始尋找各種適合輪椅族的運動,最後他選定了射箭。
二OOO年時,當時就讀於國立體育大學的李嘉慈,在台北市承辦身心障礙運動會時,擔任射箭比賽的裁判,他在賽中看到了曾隆輝對於射箭的熱情,便主動問說:「你喜不喜歡射箭,想不想練好?」曾隆輝馬上說好,李嘉慈便自願擔任他們的教練,每周從台北隻身到桃園,他不求教練費,也不求車馬費,只希望「能讓更多人體會射箭的快樂。」
李嘉慈常對曾隆輝說:「如果你們在射箭中有得到樂趣,能夠覺得射箭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就會一直陪你們去做。」就是這樣的一個理念,讓曾隆輝在面對枯燥乏味的射箭過程時,仍舊能夠用正面的心態,快樂地射箭,一射就射了十幾年,直到現在,射箭仍是曾隆輝最好的休閒活動。
無論是比賽或練習,曾隆輝都十分專心。
站不起來 也要坐著射向勝利
曾隆輝笑說:「剛開始射箭時,就像在遊樂場玩一樣,嘻嘻哈哈的,射不好還會一直笑。」直到他射出興趣以後,開始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射得更好,曾隆輝認為,射箭除了需要技術,更需要藝術。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培養出射箭的藝術,才能更上層樓。
因此,曾隆輝常在練習射箭時,找一些觀眾來看,在心中模擬比賽時的情境。除了培養賽時的臨場感,曾隆輝更在幾年前開始自我集訓,在大太陽底下練箭八小時,他坦言:「真的是曬到快虛脫了。」但也就在那個時候,把射箭技術的基本功練到極致。
曾隆輝說:「第一次代表國家出去比賽時根本沒有壓力,因為不曉得外面長得什麼樣子,很快樂得去打,結果墊底。」但在二OO四年雅典帕運比賽時,曾隆輝進步到第八名,開心之餘,壓力也跟著來了,曾隆輝開始受限於「如果之後輸了就很丟臉」的想法中,成績因此爬不起來。
直到他轉念想說「不管了啦,反正比賽就是這樣子嘛」,成績就又升上來,也在二OO八年的北京奧運中順利拿下銅牌。更在二O一二年的倫敦帕運中,射出六百五十分的高分,打破帕運紀錄,再次勇奪銅牌。
回想起人生中的低潮,曾隆輝感嘆地說:「我現在覺得,掉到谷裡或許是另外一個準備爬的時候,既然已經掉下去了,那就努力往上爬吧!」現在的曾隆輝已經是三度參加帕運的元老級人物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仍舊辛勤地練習射箭,更將他的箭頭堅定地瞄準二O一六年的里約帕運,期望再創佳績。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