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人好手藝 資本主義中凋零
更正啟事:
第一位受訪者姓名誤植,正確是:修鞋師傅 游素嬌
在此更正。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中正E報
原始報導連結:修鞋人好手藝 資本主義中凋零
1020公視中晝新聞
不起眼的店面,零零散散叫不出名字的工具,與一張小板凳,充滿濃濃的老風味,是修鞋行業共通的樣貌。
「嘉義市修鞋師傅 游素嬌」
「(鞋跟)太高也可以鋸得比較低 有破損也可以補一塊 什麼都可以 現在這個
就是人太高 (鞋子)裡面墊高的要弄掉 這個就是墊在裡面的」
現在一雙鞋最便宜的300元就有了,比起從前要價上千的鞋,品質被犧牲,壞了就丟,愈來愈少人會想拿去修補。
「嘉義市修鞋師傅 劉健生」
「這種生意不好做啦 不好做啦 因為這個皮鞋太便宜 修理拉鍊比較好賺」
「大林修鞋師傅 周秀珠」
「現在鞋子算是較便宜」
「大林修鞋師傅 郭江忠」
「現在鞋子是比較便宜 算是跟穿一穿就丟掉也有關係 現在就是說 現在年輕人
也比較不來修理 年紀較大的人比較節儉 年紀輕的就較不知道要修理」
過去總能將僅有的東西,發揮最大的價值,而現代的產業型態,使得修鞋產業逐漸沒落,只能依賴轉型,或老顧客口耳相傳以維持生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