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岩香米回娘家
端岩香米回娘家
看見發祥青農的希望
宜蘭社大104B自然農法社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發祥社區發展協會
2015.10.29
宜蘭社大104B自然農法社結合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黃博士水生植物組團隊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恭送端岩香米回娘家分享族人與敬備端岩香玄米酒禮敬泰雅祖先的發祥聖石。
看見瓦歷斯 鐵木與兩位發祥青農的希望與辛勤努力友善耕作付出智慧與心血。
聖石傳說:
台灣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是泰雅族人傳說的發祥地,瑞岩部落族人口耳相傳,祖先是從一個被樹根纏住的大石頭裡蹦出來的,而Pinsbkan泰雅語為「分散石」泰雅祖先的發祥聖石。泰雅族開枝散葉善於山居生活,狩獵,採集,編織,使得泰雅成了台灣山區分布最廣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範圍南起埔里,北迄烏來,中部以北海拔300公尺以上的廣大山區,約270年前,族人大批越過北港溪源頭,進入梨山一帶,再兵分三路抵達宜蘭、北縣、桃園、新竹等地。
香傳四里瑞岩香米:
泰雅族人發祥地,香傳四里瑞岩香米早期種在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沼澤邊,一年一栽,一九七二年因稻熱病,泰雅族人見收成無望,未再栽植,因此絕種。某年暑假,茂銀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指導教授鍾文政上山做寄生蟲調查,順便探訪瑞岩茂銀,老爸拿出僅存的瑞岩香米待客,茂銀送一把香米給老師為禮。」鍾老師知道香米珍稀,帶回台北後,包好放進研究室冰箱冷藏。四十年後文政老師退休後來鄉一遊,師生見面聊起,楊問老師:「吃過原鄉一種香味獨特的香米嗎?」。「有呀,當年我到你家,你的家人請我吃香米,你還送一把香米穀子給我,我一直保存著。」早年香米,族人常說「一家煮香米,香聞全村」。二○一○年一月十日,楊醫師收到老師寄回的香米稻穀,即連絡熟識的中國醫藥大學植物藥用研究所吳金濱博士,研商栽培方法,吳金濱用科學方法在溫室育種,長出一苗後枯萎了;楊茂銀用土法煉鋼栽培長出三芽,但只有一芽成功移植到栽培區。師母高阿珠,專程跑回瑞岩當年種香米的地方,辛苦搬運泥土回到秘密栽培基地做基土,天天觀察、記錄。那株香米慢慢長出側芽,長出十三株稻穗,那年共收八千粒香米。楊醫師闢五坪栽植數十盆,七月底到八月先後收成八公斤,捨不得煮來吃,九月再擴大規模栽種零點四公頃面積。香米復育成功為感謝師母協助,以夫妻倆人名字命名「銀珠香米」。
做中學傳習自然農法:
宜蘭社區大學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https://www.peopo.org/news/240795
2014.3.22.特別受楊醫師之邀到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做中學傳習KKF自然農法
宜蘭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社協助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KKF),自 2012 年在台推廣實作教學以來,已有為數眾多的友善耕作小農來學習此一農法,社團帶學員上山採集原始土壤(腐質土)練習培養本土在地微生物菌,實際在水稻田,蔬菜、果園上運用,在實作經驗中觀察到微生物菌對土壤有良好的活化作用,以及除蟲抗菌的功能。在地土壤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用在生態池上,禽畜排洩物上,污水池中,化糞池中,土地硬化公園,農地上,均有除臭,快速分解,土壤鬆軟,帶來蚯蚓的的效果,使作物在不依賴農藥化肥的情況下,仍舊能自然的成長。利用微生物菌代謝掉土中的有害物質,使土地恢復原有的自然健康狀態,依循自然生態法則,作物平衡自然發展,使土地環境地球回復良善的循環,以達成土地與環境的永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