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時X7公里=楊愛媽這條路
104年10月4日,世界動物日活動於中和四號公園舉辦,左為楊秀玲女士,右為新北動保處陳淵源處長。 攝影:蔡阿婆
文字:蔡阿婆
照片:林同學、蔡阿婆
路的起點
楊秀玲,一位氣質優雅、談吐不凡的女士,曾經是公司負責人,過著優渥的生活,為何會變成照顧流浪狗、打扮低調、深夜出沒的愛心媽媽?
在動保圈若要比年資,楊秀玲只能算新人,時間還不到兩年,但她的付出已經非常驚人。前後結紮七十多隻狗,每天七小時、七公里的餵養之路,載運狗食重達四十公斤,因此換了兩台機車。
到底是怎樣的動機,讓她與流浪狗結下不解之緣?又是怎樣的動力,讓她持續至今、無怨無悔?
大約兩年前,楊秀玲在住家附近結識一位老太太,老太太餵養了一群流浪狗但沒有結紮的觀念,一胎胎的小狗生出來,常有意外傷亡,處境堪憐。楊秀玲看了於心不忍,卻無法改變老太太的想法,求人不如求己,楊秀玲決定自己來餵食,跟狗兒熟悉後再帶去結紮。
才起心動念就有機緣巧合,楊秀玲在動物醫院認識了志工林同學,因此得知台大懷生社的存在,他們有豐富的TNR經驗,也願意跟愛心爸媽合作。楊秀玲逐漸取得狗群信任,加上懷生社出人出力,至今已絕育七十多隻狗,除非有新來的流浪狗,已經很少看到小狗了。
照片提供:林同學,拍攝於永和河濱。
與子同行
林同學回憶兩人在動物醫院認識時,聊到永和河濱的流浪狗,林同學對狗群沒結紮的情況感到憂心,可惜她不認識餵養的愛心爸媽,也就無法通知懷生社,因為誘捕流浪狗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餵養者的合作。
楊秀玲一聽,立刻說自己可以去餵養,雙方一拍即合,從此展開絕育大業。認識至今,林同學非常佩服楊秀玲每天辛勤餵食,並積極配合TNR行動,多虧了她的堅持和努力,這些狗兒從瘦弱變得健壯,小狗趴趴走的情況也不再復見。
對於協助愛心爸媽和協助動物,林同學有特別的看法,她認為協助愛心爸媽是針對個人給予幫助,但有些愛心爸媽餵食後不清理、不肯絕育或送養,這時就要給予輔導與勸告。
愛心爸媽應該是合作的夥伴,而不只是被幫助、甚至被剝削的對象。有些人會一直要求愛心爸媽收容流浪貓狗,但如果只有愛心而能力不夠,人和動物的生活品質都會很糟糕。林同學認為,協助動物才是最終目標,思考自己能付出多少心力,該怎麼做才是對牠們最好。
確實,愛心爸媽不是聖人也不是罪人,有些民眾撿到貓狗就丟給他們,以為愛心爸媽就該無條件收養,有些民眾則是責怪他們餵食吸引貓狗成群,卻沒想過這些流浪貓狗來自何處?如果飼主能負責養到最後,政府能管理好繁殖業者,大家願意以領養取代買賣,台灣的流浪貓狗問題還會存在嗎?
當然,愛心爸媽也該有妥當的做法,例如徹底結紮、積極送養、做好醫療、控制收容數量、與政府及民間溝通等等。仔細一數,愛心爸媽的責任居然如此重大,一般人即使幫不上忙,也不該再冷嘲熱諷,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尊重。
照片提供:林同學,拍攝於永和河濱。
無法回頭
原本楊秀玲打算做完結紮就夠了,但是日復一日的相處,除了感情還有擔憂,讓她無法就此離去。如今她每天早上去買肉煮食,傍晚騎車出門,從秀朗橋到華中橋一帶餵食流浪狗,路程長達七公里,等狗兒吃完了她還要回頭收拾,總是弄到三更半夜才回家。
夜深時分,一個人在河濱地逗留,危險性極高,楊秀玲為了保護自己,穿著和行動都盡量低調。如果有人斥罵她、對她吐口水,她會先禮後兵,避免民眾反感。有次她看到有人用BB槍射狗,立刻騎車追上去,態度強硬地向對方嗆聲,她說別人攻擊她沒關係,但要是傷害這些狗,她一定會抗爭到底。
為了爭取河濱流浪狗的生存權,楊秀玲積極尋求出路,她認為,政府單位是可以溝通的,對立不是辦法,和解才是王道。經過多次協商,現在若有民眾舉報要捉狗,例如追車、咬人等事件,楊秀玲會要求三方一起解決,包括舉報的民眾、動保處承辦人、愛心爸媽或義工,務必做到精確指認和捕捉,以免誤抓一些無辜的狗兒。
另外在林同學和志工們的協助下,成立了永和河岸餵養團,目前成員約二十人,除了餵食也做絕育、醫療和救援。有了眾人的力量做靠山,楊秀玲不再孤軍奮鬥,更能妥善照顧流浪狗。
照片提供:林同學,拍攝於永和河濱。
天地過客
楊秀玲在餵養流浪狗之後,才發覺身分地位的落差,以往開公司被人捧得高高在上,現在因為安全考量,她出門都穿得特別簡單,載運狗食也不可能光鮮亮麗。一開始她很怕遇到熟人,覺得拉不下面子,逐漸調整心態後,她已能坦然處之,不管別人怎麼看待,這一切都是為了狗。
楊秀玲因為單身,沒有家人反對的問題,但是朋友們都無法理解,她的生活可以過得非常好,為何要把這麼多時間、金錢和精神放在狗身上?楊秀玲說,因為狗兒的純真和忠誠,讓她無法放下,狗兒是懂得感恩的,看到她就蹦蹦跳跳、熱烈歡迎,不同於原本恐懼的模樣。
這些流浪狗可愛又可憐,不僅在街頭流浪,忍受飢餓的痛苦,還要承受各種天災人禍,例如颱風過境,比較老弱的狗兒會被大水沖走,但最常見的還是人類的排斥、刻意的傷害。
對於旁人的質疑,楊秀玲只能回答:「我感謝上帝讓我有一碗飯吃,我也給這些弱勢生命有一碗飯吃。」身為基督徒的她認為,此生只是過客,對得起天地良心就好,儘管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也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路的終點
儘管身心俱疲,楊秀玲並沒有停止的念頭,這條路還是要走下去。
問她對未來有什麼期待?她認真想了一會兒才說,希望大家能包容這些無家可歸的狗兒,牠們每天默默地覓食和躲避,只是想找一條生路,請不要對牠們趕盡殺絕。如果民眾願意把狗兒帶回家,就要當成家人照顧一生,狗兒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飼主的決心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此外,她也希望出現更多志同道合者,動保圈必須團結起來,才有推動議題、改變社會的力量,爭取動物應有的福利和權利。相信總有一天,流浪貓狗在台灣會成為歷史名詞,愛心媽媽也將成為歷史人物,大家走過的路不會白費,一切都是愛與付出的成果。
照片提供:林同學,拍攝於動物醫院。
附註:本文原貼於台灣動平會TAEA:
http://www.taeanimal.org.tw/action-and-sound/priceless-companion-animal…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