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幼稚園 長青不孤單
台灣邁入高齡化,在子女忙於工作時,許多人聘請外籍看護照顧長者,但卻無法填補年長者心理上的孤單,有感於這種狀況,葉裕益成立了一個「輪椅幼稚園」,帶著爺爺奶奶們做體操、唱歌,找回充滿活力的笑容。
早上八點半,輪椅幼稚園的成員們陸續來到中正紀念堂的迴廊,迎接他們的,是一位開朗的老先生,熱情的向每一個成員打招呼,他還將成員們依年紀分班,帶著他們做體操,唱老爺爺、老奶奶都相當有共鳴的日本歌。
其實這是一種好玩,唱的都是一些日本的兒歌,然後我就是把它取名叫做「輪椅幼稚園」,80歲以下的叫做幼幼班,80歲到85歲,我說你們就只夠資格當小班,85歲到90歲算中班,90歲以上才算大班,結果發現,我們現在都差不多是大班的。
輪椅幼稚園創立至今已經有6個年頭,剛開始在穩定成員人數方面,碰上了許多困難,尤其面對警戒心較強的外籍看護,更是一大挑戰。
外勞的心態上怎麼樣去克服他們,你看看,其實我很巴結他們,掏腰包,我就請他們吃喝,這樣子,為什麼?我是想要感動他說,我跟你們很好,然後你們能夠帶著阿公阿嬤來。
皺巴巴的本子裡,一頁一頁寫著的,是每位成員的資料,以及外籍看護的名字,他們之間的關係,像朋友,也像家人。
成立輪椅幼稚園,是因為葉先生陪伴百歲的母親時,看見其他老人家雖然被看護帶了出來,卻只能一個人坐在輪椅上,孤單地看著遠方,茫然的眼神觸動了葉先生,開始成立輪椅幼稚園,而在今年初,葉先生的母親過世後,面對母親曾經每天待著的位子,是否該繼續推動輪椅幼稚園,成了他最煎熬的掙扎。
從她生病一直到出殯,大概總共有差不多,應該講兩個多月,然後他們三不五時就,輪椅就推到仁愛醫院看我媽媽,讓我感覺到真的很窩心,接下來我媽媽去世了,他們也一樣的這樣,一樣子到我們家去上香,但那時候我心裡面的一種感覺是說,我很想要跟他們在一起,所以說我很勇敢,一直在克服,我也希望這些老太太,能夠繼續這個在這邊。
有伴啦!比較好啦!
心情上比較舒暢一點,心情上面,不然你一個人,老人家待在家裡,沒有人聊天,他會覺得很無聊。
輪椅幼稚園不只讓老人家走出戶外,賦予他們一種歸屬感,生活也多了一份期待,對於葉先生來說,老爺爺、老奶奶變得有活力,發自內心露出快樂的笑容,就是他身為輪椅幼稚園這個班導師最好的禮物。
淡江新聞 李昱萱 闕頌益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