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韭菜盒子」 用動畫說同志故事

2015/12/11 11:00
8,579次瀏覽 ・ 21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記者劉筱妍、陳渝涵/台北市報導】電腦貼著人物外觀設定的便條,牆壁掛滿同志活動的文宣,小小的辦公室是動畫「韭菜盒子」誕生的地方。「韭菜盒子」為基本制作二〇一五年開始創作的單元劇短片,將同志日常遇到的各種狀況,融入兩位主角怡君與雅婷這對伴侶的故事中,希望藉由她們和大家分享怎麼化解生活裡的性別偏見。

照片

基本制作的行政總監多多談論韭菜盒子的製作。

擴大性別議題  融合台灣民俗

基本制作由基本書坊成立,後者為一間以男同志書籍刊物為主的出版社,近期由於關心更大範圍的同志議題和性別教育,出版品不再只專注於男同志。加上書坊認為用影像討論議題能跟年輕人快速結合,也比較容易理解,新團隊於是決定用女同志而非男同志、動畫的方式呈現。但為何取名「韭菜盒子」?其行政總監多多(綽號),神秘地表示這是他們埋藏的伏筆,等到最後一集播出時觀眾就能明白「韭菜盒子」的含義。為了呼應「韭」這個字,他們預計製作九集。

故事從雅婷、怡君兩人互訂終生開始,探討同志伴侶的生活情形。雅婷相信民間信仰,怡君則是基督徒,因此面臨各自宗教不同的婚姻建議時該怎麼解決;第二集清明掃墓的劇情,點出傳統習俗因為注重入祠、家族綿延,而對同志產生的束縛,像是質疑同性如何傳宗接代?同志伴侶無後將來誰負責祭拜祖先?多多表示結婚、祭祖等是一般人生命中會歷經的過程,同志當然也是,然而他們可能遇到更多問題,例如社會的批判、法律制定的缺陷等。所以「韭菜盒子」試著找出說法、提供答案,就透過雅婷阿嬤睿智地回答「拜不拜在心意」、「聽說現在很多人都用樹葬海葬,不用麻煩子孫」,來跳脫祭祀的繁文縟節,重新思考家人間的情感連結。

照片

雅婷和怡君的人物設定。

與生活緊密結合  同志就在身邊

不論是台灣民俗或者童話故事,「韭菜盒子」嘗試將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與影片結合。例如讓兩位主角在廟埕前辦婚宴,展現中南部宴客的習俗與台灣傳統生活的形態;身為老師的雅婷和幼稚園小朋友講現代灰姑娘的故事,肯定每個人身上不同的性別氣質。怡君與雅婷的菜市場名,也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同志族群就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因此對團隊而言,構思劇情與如何融入議題並不是創作影片最大的困難,反倒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藝術總監Nick解釋,由於目前只有一位動畫剪接師,一集的產出需花上一、兩個月,也因為人力與資源不足,於是刻意簡化人物,用較低技術需求的方法復古呈現。他期待透過可愛的卡通方式,接觸各年齡的觀眾,讓大家一起看一起思考。

「廟口民調」是基本制作的另一個活動,他們與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的同志團體合作,派義工在廟口發放多元成家的資訊,並記錄民眾的反應。多多表示,社會上反對同志婚姻的團體大部分為泛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在台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大多數民眾仍屬於民間信仰,因此他們選擇廟口觀察,想了解主要民眾的看法。他們發現民眾並沒有預期中反對,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和義工互動,藉此教育什麼是婚姻平權;或是自己孩子本身為同志的父母走過來替他們加油;也有不少民眾向義工詢問可以怎麼做來支持他們。多多說:「從民眾的反應,我們感受到台灣的社會真的在改變了。」

 

延伸閱讀

基本書坊 同志文學的出口

扮家家遊 扮出多元家庭風貌

老同志的彩虹巴士啟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