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理想仍須繼續燃燒─台灣主體性的世代對話

2009/03/07 14:50
2,6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主題:理想仍須繼續燃燒─台灣主體性的世代對話
時間:2/21(六)13:30~17:30
地點: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整理者: Fake empire

 

情勢從未變好
意志總被消磨
理想仍須繼續燃燒


剛剛趕去台大法學院聽了吳叡人老師應台灣智庫「思想坦克論壇」之邀所做的演講。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演講裡,吳老師談到了他做為「學運世代」的自我反省、談到在目前的不利大環境下,應該如何繼續堅持台灣的主體性,以及重新思考各世代間的關係。

 

 

  

做為當時的學運領袖,吳老師認為他們這一代的努力,到目前看來基本上是失敗的(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聽他這麼說了)。學運世代在野百合結束之後,大致上分成兩 個群體,一群人選擇直接進入政治挑戰威權,另一群人則選擇出國深化思想。而吳老師認為,這兩個群體各自都犯了一些錯誤,造成整個世代的失敗。

 

 就直接進入政治的這一群人而言,他們藉著九零年代萬年國會改選的中央政治真空以及李登輝的意志,非常快速的就踏上了中央政治舞台。但是現在看來很清楚的是, 他們都是跟著自己老闆的腳步上去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權力基礎,也因此無法伸展手腳。基本上,學運世代的政治人物只能是美麗島世代的附庸,而那些選擇不做附 庸的人,例如新潮流系的一些學運世代,至今看來在思想上也無法進一步超越他們第一代的邱義仁、林濁水等人。

 

 就選擇從事思想工作的這群人而言,吳老師說:「他們付出的是浮士德的代價」。他們必須把靈魂出賣給學術體制,包括SSCI這 些東西。當然從好的一方面說,這些學運世代學成歸國後,的確對台灣人文與社會學科的本土化產生了重大的貢獻。出國深造的學運世代,幾乎絕大多數是去學習人 文與社會學科,這與以往理工背景居多的留學生比例不太一樣。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本土的研究成果,並沒有進一步成為現實政治運動的理論基礎。因為台灣的政治 總是習慣找同調的研究為自己背書,而非給予學者獨立自主的空間與尊重。

 

 而把靈魂賣給SSCI,被學術體制馴化的結果,許多年輕學者開始出現去政治化、反政治化的傾向。潔癖到了最後,務必要讓理論完全失去實踐可能性才肯罷休。這樣的政治潔癖到最後變成完全與現實社會疏離。

 

 吳老師認為,現在看起來,整個學運世代的失敗,是因為當初這兩群人沒有好好結盟。在學運結束之後,他們誤將民主的展開當成民主的鞏固,認為這就是歷史的終 結,所以選擇分道揚鑣,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後各自被自己所進入的體制規訓、收編。他們忘記了,二次戰後每一個民族自決運動的成功,都是來自「筆」與 「劍」的密切結合。「劍」的是政治人物,他們選擇在政治裡衝撞,不惜弄髒自己,「筆」的是知識份子,他們用理論為政治運動打造最堅實的理論基礎。由於缺乏 歷史意識與危機感,學運世代認為學運的結束,就是向上提升的開始,也因此學運世代從未變成一個足以主導歷史走向的歷史集團。

 

 接著吳老師談到台灣主體性。

我記得吳老師曾經不止一次說過,他大學時代去爬南湖大山,在三千公尺的山上看到海,那一刻的美讓他成了台獨。就像地殼板塊的擠壓推出了玉山一樣,吳老師的研 究使他深信,台灣這個國家,從東北亞地緣政治的觀察角度而言,是在帝國板塊的擠壓中浮現的。但也正是這股擠壓的力量,始終不願意讓台灣這個國家「完成」。 在這樣不上不下的情況中,台灣只有「被迫向善」這條路可以走。因為如果要玩強權政治,台灣不是靠美、日,就是得成為中國的附庸。況且,台灣也沒有成為中立 國的地緣條件。

從二次戰後一直到六零年代,類似台灣這樣反帝國、反殖民的民族主義論述,在國際社會上是很有道德正當性的,但是台灣並沒有趕上那一班的建國列車。不過以事後 諸葛的角度來看,當初成功建國的那些非洲前殖民地,很多原本的建國英雄上台後,選擇跟舊的封建勢力結盟,反而造成了新殖民主義,因此也不知道台灣的遲誤究 竟是幸還是不幸。

到了今日,台灣民族主義論述面臨的是極端不友善的國際環境。光是看台灣島內的學術論述就可以知道端倪:有多少學術打著左派、後殖民的旗幟反獨,這股勢力會這 麼強,也是反映了國際的氛圍。在這樣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台灣只有被迫做得更好。單純的民族主義訴求已經無法獲得大家的同情,我們必須以行動證明這個民族主 義是進步的,是民主的,是包容的,因此做為一個台灣人是幸福而驕傲的。

吳老師提醒我們應該回頭看看二零年代台灣議會運動怎樣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他稱他們的論述為「雙重邊陲的批判策略」:日本是歐洲的邊陲,台灣又是日本的邊陲, 要對抗日本這個半封建半現代化的帝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繞過日本,直接與西方結盟,以現代化來批判日本不完整的現代化。只要看當時的文獻,很清楚可以觀察 到,所有的論述都透露出強烈的現代化思維。而直至今日,台灣雙重邊陲的政治地緣位置仍未改變。目前在台灣有許多人天真的採取文化保守主義,殊不知這樣只會 整個被中國吃掉。(這一點似乎跟我們的讀書會中大家討論的看法很像?)

從九零年代至今,台灣獨立運動的基礎已經有很大的變動。這點光看許多本土企業家態度的轉變便可窺知一二。台灣的資本覬覦大陸市場,中國國家資本想吞掉台灣, 而馬政府則擔當起這個跨國資本集團的代理人。因此我們只有不斷以堅強的理論強化我們訴求的道德正當性,也就是「被迫向善」,台灣沒有犯錯的機會。

最後,吳老師談到「世代對話」這個題目。他對於目前政黨大量舉辦青年營的作法有一些意見。「在做這件事以前,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到底可以教給他們什麼。」關於對新世代的期望,在演講的尾聲,他引用耶魯大學前校長Kingman Brewster說過的話:「只要我們不讓他們失望,他們就不會讓我們失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