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網陽光美少女 勇敢挑戰人生
【記者蔡瀚霆、余奕賢/台北市報導】永遠帶著陽光笑容、言談間流露樂觀與自信,「我覺得在身心障礙這塊,有時候是家人保護太多。」目前全國輪椅網球女子組排名第一的吳宜珊說,很多身障朋友無法走出來戶外運動,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家人總認為從事劇烈運動,將會帶給身障朋友二次傷害。而她用自身的經驗及努力的成果,鼓勵其他身障朋友們透過運動,一同挑戰人生。
全國輪椅網球女子組排名第一的吳宜珊在比賽中奮力揮拍。
脂肪瘤病變 歷經三次手術
吳宜珊因脂肪瘤病變壓迫到神經,她說,十四歲時動了第一次手術;而二十歲時復發,再次接受手術治療;二十四歲時,則因病情復發而且變得更加嚴重,動了第三次手術,「不同於前兩次的手術,這次之後,我開始乘坐輪椅。」即便如此,樂觀的吳宜珊對於自己身體不方便的事實,不怨天不尤人並坦然接受。
真的要說到身體的疾病為生活帶來的不便,吳宜珊認為,應該是大二休學以前,她並沒有乘坐輪椅,都是用輔助拐杖行走。「以前不了解的時候,我就是這樣一直用拐杖撐著,很辛苦地走,對於融入大學生活來說是蠻辛苦的。」後來不得不使用輪椅後,吳宜珊才真發現,原來相對於使用輔助拐杖來說,使用輪椅輔具對她更有幫助。
偶然接觸網球 挑戰不一樣的人生
一次偶然和哥哥到河濱公園打網球,是吳宜珊第一次接觸網球這項運動,但當時她用的是一般休閒用的輪椅,並不是像現在打網球時使用的專門輪椅。回家後,她心想,好像真的有輪椅網球這種運動,便上網搜尋。她說:「當時,在輪椅網球推廣協會的網站上看到有開輪椅網球的課程,抱持著去看看的心態,就這樣開始一直打到現在。」
台北市輪椅網球推廣協會的陳國嘉教練說:「吳宜珊算是一位很特別的選手,一般像是她這樣脊椎損傷朋友,通常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不太容易接受自己身體的狀況,走不出來。」而吳宜珊則是非常的陽光,每個人一看到她時,都會覺得很開心,她的陽光同時也能感染身邊很多的人。
優異的運動神經,加上不斷地練習,吳宜珊在輪椅網球這條路上擁有好成績。曾經拿下二〇一〇廣州亞帕運輪椅網球女子組雙打銅牌的她,目前在國內排名第一。她說,輪椅網球帶給我身心靈的健康。以前因為身體的缺陷難免有些自卑,「而我從輪椅網球中得到了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幫助我無論在平常工作或交友方面都能更有自信。」
吳宜珊(左)在賽後與對手握手。
出國比賽 視野更加開闊
在國外比賽的過程中,吳宜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到各種因為不同原因造成身體缺陷的選手們,用盡全力在場上奔馳、努力打好每一場球。吳宜珊說,記得有一次,看到一位選手即便失去了雙腳和一隻手,仍然用僅剩的手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看多了,就會覺得自己不是最嚴重的,即便身體有缺陷,還是能快樂的打球、快樂的過日子。」
打出成績後,常常有機會出國比賽,看到國外的環境及各國選手不同的訓練方法,都帶給吳宜珊觀念上很大的衝擊。吳宜珊說,一開始不懂時,只是傻傻地埋頭苦練。慢慢地,在國外看到愈多後,產生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相對於國外,台灣的體育環境有很多待改善的空間。」唯有環境能改善,才能讓選手有更上層樓、更進步的機會。
陳國嘉教練與吳宜珊。
感謝教練、家人支持 同理心教球
一路上以來,吳宜珊最感謝的人就是陳國嘉教練和他的夫人呂嘉儀教練。無論找贊助商或找教練,這些需要錢的部分,陳教練都給她很多的資源,讓她能專心在練球上。另外,家人的支持更是吳宜珊能專心打球的關鍵,她目前在家裡開的公司上班。她笑著說:「如果我在外面的公司上班,可能出國比賽一個禮拜,回來我就沒工作了。」
現在,每周六下午,吳宜珊也開始在內湖美堤河濱公園網球場,擔任輪椅網球助教。她說,以往,在台灣出來運動的身障朋友們比較多是罹患小兒麻痺的;而慢慢的,愈來愈多和她一樣是脊椎損傷的朋友們也開始願意加入運動的行列。「我希望能透過脊椎損傷帶領脊椎損傷,這樣同理心的帶領方式,幫助更多的人一起走出來。」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