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食遊 富岡到新屋
文:龔詩文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1929年縱貫鐵路北移經過富岡台地,當年10月1日設置「伯公岡驛」,亦即富岡車站,站前漸漸形成市街,成為新屋、富岡對外聯絡的重要車站。
104年,桃園市政府委託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推動「時人食遊-富岡到新屋」系列活動,於新屋媒合藝術家及社區,導入地景、表演、裝置、拼貼等藝術活動,創作出六件藝術作品;於富岡藝文基地導入深度對談的文化沙龍、在地食材為主的社區工作坊,以及慢活慢遊的文化小旅行。
淳樸的鄉村老屋、水巷陂塘、海邊石滬、綠色隧道、時令食材、樂活漫遊、驛站老街,是富岡與新屋人文地景的第一印象。
作品一、【心屋翱翔】
藝術家:高慶榮
合作社群:東明國小
展出地點:桃園市新屋區水巷
在桃園年輕藝術家高慶榮的導引下,東明國小學生們將以鑲嵌馬賽克製作方式,完成「飛翔的新屋」。藝術家引領孩子們發現新屋古老農舍的特殊面貌,包括紅磚、紅瓦、三合院、還有孩子們對自己生活週遭的觀察與期待,將這些元素結合成鑲嵌創作主題。以木板與馬賽克模擬、建構新屋傳統農村社會的古早房舍,搭配局部彩繪的方式,將馬賽克裝置與彩繪點綴裝置於水巷空間當中,使得水巷原有迷人的水生態生活圈,增加新屋在地農村意象,增添更多的巧趣。
作品二、【動物農村】
藝術家:潘羽祐
合作社群:新屋艾力豪幼兒園
展出地點:桃園市新屋區水巷
藝術家潘羽祐帶領艾力豪幼兒園小朋友,針對新屋農村常見的雞、鴨、鵝、豬,進行藝術發想,以廢棄課桌椅為材料,經過拆解與改裝之後,彩繪上色,完成可愛版的【動物農村】。藝術家率領幼兒園小朋友,牽引【動物農村】的雞、鴨、鵝、豬等藝術作品,裝置水巷,使得新屋水巷原有的水圳意象,憑添新屋農村雞鴨的動物繽紛,增加更多的農村生活趣味。
作品三、【斗出新創意】
藝術家:林嘉文
合作社群:新奇屋幼兒園
展出地點:桃園市新屋區水巷
輕盈簡便的斗笠,既可遮陽又可避雨,曾是農夫下田的必需用品。藝術家林嘉文運帶領新奇屋幼兒園的小朋友,針對田庄常見的斗笠,進行藝術發想,通過斗笠的彩繪與改裝,引導小朋友想像斗笠背後的農耕生活,連結小朋友父祖長輩的村落農田記憶,尤其是頭戴斗笠辛勤耕耘之下,曾經身為北台米倉的光榮感,即將通過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豐富農村祖孫三代的親情與藝術想像,故而名為【斗出新創意】。
作品四、【社區劇場之正月迓媽祖】
藝術家:紅貳柒劇團(賴沅汰、高翊凱)
合作社群:新屋東明社區
影像成果展地點:桃園市新屋區水巷
長久以來,新屋就有正月迓媽祖的傳統習俗,而且出動藝閣、布馬、旱船、公揹婆等,蔚為新屋客庄新年盛事。其中,東明社區已有固定表演班底。因此,本案媒合紅貳柒劇團的戲劇表現專業,帶領年長的東明社區長輩,口述正月迓媽祖的歷史記憶,撰寫【社區劇場之正月迓媽祖】之劇本。並於10月21日,首演於新屋的祐康長期照護中心、龍德長期照護中心。藝術家引導居民演出早期迎媽祖的盛況,指導居民們從「新屋東明」所象徵的新屋東明社區出發,徒步走到「伯公岡驛」所象徵的富岡火車站(當時的伯公岡驛),表演搭乘火車到達「北港朝天宮」迎接媽祖的橋段,搭配社區特有的藝陣走陣的演出,見證客庄村落的表演傳統與藝文氣息。
作品五、【石滬文化藝廊】
藝術家:吳麗春、邱傑
合作社群:新屋愛鄉協會
展出地點:新屋區深圳里6鄰30-1號
以新屋石滬為創作發想對象,以石滬外形T、L、M為造型元素,以割草機為畫筆,利用除草技術,推出大型的T、L、M字型,並且沿著字型邊緣,利用當地木工廠的木材角料,樹樁整地,結合邱傑帶領的的彩繪課程,運用策展概念,將社區居民的畫作布置大型T、L、M字型之間,模擬綠色版的新屋石滬,規劃在地村落藝文特色的石滬文化藝廊。
作品六、【手護希望】
藝術家:林純用
合作社群:新屋愛鄉協會
展出地點:新屋區深圳里6鄰30-1號
藝術家林純用帶領愛鄉協會成員,以新屋石滬為創作發想對象,設計大手牽小手之造型,運用該地木工廠棧板以及剩餘角料,建構木材巨手意象,象徵愛鄉協會成員,以自己雙手的力量,共同「手護」新屋百年傳統石滬,開創新屋石滬的新「希望」,期待愛鄉協會成員,以及關心新屋石滬之各方人士,共同重視石滬文化,「手護希望」,活化該地空間的藝術性與文化意涵。
參與的藝術家有來自桃園在地藝術家邱傑、高慶榮、林嘉文,來自高雄的社區藝術家林純用,以及來自台北的紅貳柒劇團(賴沅汰、高翊凱)、潘羽祐等。結合在地的新屋愛鄉協會、東明社區、東明國小、艾力豪幼兒園、新奇屋幼兒園,以綠色隧道旁的新屋愛鄉藝文空間、東明社區活動中心、新屋水巷作為創作場域,以棧板木構、木板彩繪、馬賽克鑲嵌、桌椅裝置、彩色拼貼等多領域素材與技法,通過藝術家與社區居民的動手製作,將新屋在地文化元素轉化為創作內容,再現新屋居民的常民生活文化場域當中。
位在富岡車站旁的富岡小鎮,以時令食材、農村文化、特色料理、慢活慢遊、深入了解在地為方式,自九月份至十二月之間,共計推動邀請12位各領域名人開講14場文化沙龍,強調主題式深入討論,講者與學員間零距離的互動;選定14種在地食材,與在地居民共同討論與開發新的料理方式;搭配新屋一線與新屋二線三條站站可停的免費公車路線,發掘沿線可吃、可玩、可看、可串連的據點,在解說員帶領之下,推出10場次文化小旅行,讓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富岡到新屋」的農村景觀與農漁食材,也欣賞新屋藝術家駐村的創作成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