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別亂闖蝙蝠洞 保育蝙蝠好處多

2009/03/11 22:46
3,433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姿敏/嘉義報導】

  「當地觀光的遊客進到蝙蝠洞參觀,讓蝙蝠變得越來越少,於是我們便開始著手蝙蝠保育。」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鄭美麗表示。民國九十年,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在竹崎鄉水社寮附近的廢棄隧道內,發現台灣葉鼻蝠、台灣小蹄鼻蝠及台灣摺翅蝠等三種蝙蝙<註一>共同棲息。為保護蝙蝠不受到遊客干擾,林務局隔年遂設立水社寮蝙蝠保育區,完整保護蝙蝠的生態環境。

                                                                                    

照片

                      為保護蝙蝠生態環境,設立水社寮蝙蝠保育區 。

記者黃姿敏/攝影

  「一個蝙蝠洞就等於一個生態系,少了蝙蝠的存在,就破壞了食物鍊的關係。」台灣蝙蝠學會秘書長徐昭龍表示。蝙蝠多以捕食昆蟲類為生,若蝙蝠滅亡,原本被蝙蝠捕食的昆蟲會因少了天敵,蟲隻數量開始成長。生態失去平衡,最終勢必會影響人類的生活。人們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精神及金錢來面對晚上擾人的小蟲、疾病傳播媒介、農作物受損與害蟲導致森林生病等等的問題上。除此之外,蝙蝠還能替植物傳授花粉,鄭美麗表示,蝙蝠為夜行動物,正好能為夜間開花的植物授粉。人類若能善加保育蝙蝠,等同於維護自然生態系統,達到生態的平衡。
  
  一般蝙蝠在未受到保育的狀況下,很可能受到人類的干擾而遷移棲息地,甚至滅亡。徐昭龍說:「人們對蝙蝠的侵擾,就像我們人類在睡覺的時候,忽然有人闖入房間一樣。」由於人類與蝙蝠的作息日夜顛倒,在此狀況下,人類除了容易驚動睡眠中的蝙蝠外,更會破壞了蝙蝠的生態環境。蝙蝠棲息於蝙蝠洞內,在洞內進行生育以及休息等活動,人類直接地進入蝙蝠洞,等於直接介入蝙蝠的生活,沒有安穩棲息的環境,蝙蝠就會漸漸地離開洞穴。位於嘉義水社寮附近的蝙蝠洞,就曾因為遊客直接的進入,導致蝙蝠逐漸消失,水社寮當地居民溫永昌說:「有的遊客會直接拍照、大聲講話,甚至拿石頭丟擊蝙蝠,最後蝙蝠都慢慢從蝙蝠洞內消失。」為了不再讓蝙蝠生態受到人為破壞,蝙蝠保育的工作更顯重要。

  不要進入蝙蝠洞除了是保育蝙蝠外,更因為蝙蝠洞並不適宜人類停留。蝙蝠生長的環境,多為陰暗潮濕的蝙蝠洞,而洞內常會有蟲、蛙、蛇類等動物棲息,若人們進入蝙蝠洞,則可能會有不慎被動物咬傷的危險。另外,洞內的動物排泄物、沼氣甚至細菌,都容易使人受感染而生病。因此,保育蝙蝠洞成為蝙蝠保育中最根本的做法。

  近幾年來,台灣僅存的蝙蝠洞受到遊客影響,導致蝙蝠遷徙。以水社寮為例,當地居民溫聖憲表示,曾經看過有蝙蝠無洞可居,甚至棲息在香蕉樹上。蝙蝠數量減少,保育蝙蝠的工作更為重要。以水社寮蝙蝠保育區來說,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為了保護整個蝙幅洞,在洞裡設置即時影像系統,觀察蝙蝠的生態狀況,並謝絕遊客進入或者限制進入條件<註二>,以減少蝙蝠因遊客干擾而滅絕。但比起國外保育蝙蝠的狀況,徐昭龍表示,台灣遠遠落後釵h,保育台灣蝙蝠當務之急為保護整個蝙蝠洞。目前,林務局便以此為目標,守護台灣蝙蝠的幸「蝠」。

  <註一>台灣葉鼻蝠,為台灣產翼手目中體型僅次於狐幅之大型蝙蝠,前臂長8‧6~10‧3公分,頭軀幹長約10公分,尾長約5‧5~5‧9公分。台灣摺翅蝠,為小型食蟲性的蝙蝠,體長4‧6~5‧4公分。台灣小蹄鼻蝠,又名單角菊頭蝠,頭至軀幹約3‧5~4‧5公分。三種蝙蝠皆為台灣特有種。
  <註二>不開放媒體採訪,僅供做學術研究學者進入調查。自保育至今僅只開放兩次學術研究學者進入洞內。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