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洪鈞唯、彭品嘉/彰化報導】
曾幾何時,風車、電纜、垃圾變成海岸邊常見的景觀。
蔡嘉陽,一位致力於環境運動的生態鬥士,因大學時期陳玉峰老師的國家公園概論課,開啟了他與生態環境的第一扇窗。身為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的蔡嘉陽,多年來積極從事環境運動,也在靜宜大學擔任講師,藉由課程傳述生態觀念。
然而,這一二十年來彰化海岸線的變化,全看在蔡嘉陽的眼下,火力發電廠、彰濱工業區、西濱快速道路、風車,各種設施一一搭建串聯起來,造成了海岸線生態的破壞。
阻止國光石化開發案 蔡嘉陽擔任主舵手
在國光石化開發議題中,蔡嘉陽擔任主舵手,成功串聯各界推緩開發案。當地居民中,也有支持國光石化的聲音,希望為地方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蔡嘉陽表示,中台灣的彰化、雲林、嘉義是台灣的大糧倉,是國內許多稻米、養殖漁業、養雞鴨業的重鎮,若在這些地區從事高汙染的重工業,而使得事關全民的糧食造成汙染,受害者將會是全台的民眾。
在抗爭的過程中,蔡嘉陽也曾受到另一方的謾罵。但最令他感到心灰意冷的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盟友卻自己內鬥起來,無中生有的指控,不僅對他個人造成名譽傷害,對團體的團結度打擊也是很大。
蔡嘉陽表示,現在社會上對環保議題的看法,就像二元對立一樣,只能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選邊站,但他不這麼認為。以中部海岸為例,生態旅遊及永續發展將是環境與經濟共存的一種方法,保存既有的養蚵文化,再結合坐牛車去採蚵等觀光活動,既可以創造產業附加價值,還可以讓環境與經濟互利共生。
倘若完全放棄傳統產業進而用石化工業替代,傳統文化將漸漸消逝,而石化工業發展有其週期性,當發展到黃昏期而終至沒落時,剩下的將只有各種汙染。
抱持樂觀心態 看待未來生態環境
目前蔡嘉陽也持續關注各項環境議題,例如近期將海水倒灌、土壤已鹽鹼化的耕地,以高於農作收入的租金出租,搭建太陽能板,太陽光電板下則進行農業或生態養殖。蔡嘉陽表示,搭建太陽能板發電是項好事,但他主張應該要在地發電、在地使用,而不是將所生產的電,由台電統一收購,再統一賣給民間。這樣只會徒增電的運輸成本及耗損,不符合在地生產、在地使用的精神。
目擊了許多台灣生態悲劇的蔡嘉陽,對台灣未來環境的保護,還是抱持著樂觀的看法。
隨著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普遍年經一輩對環境有更多的關注與了解,人民有了這樣的共識,當決策者執行在執行決策時,或許更能夠朝著環境與經濟共生共榮的方向前行。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