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孩子的世界在下雨」 醫師籲寒假親子好好聊天

2016/01/13 14:45
1,726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國中女生小惠(化名)被同學霸凌,出現憂鬱症狀就醫,委屈道出「跟父母訴苦,父母則以『不要多想、不要再說了、又沒有怎麼樣!』來回應,讓我好挫折,好無助」。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兒童心智門診蕭亦伶醫師指出,當孩子的世界在下雨,家長不妨撐把傘,陪伴孩子度過不好的情緒,等待雨停。寒假親子相處時間更多,建議一天空出五到十分鐘單獨聊聊天,「在這段純聊天的時間,忍住教孩子的衝動,聽聽他怎麼說」,有助建立親子關係。

青春期子女情緒容易陷入泥沼,常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當親子關係漸行漸遠,沒人陪伴一起處理有時會有孤獨感,甚至出現自殘行為,還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像這名國中女生的例子並不少見,家長該怎麼做呢?

蕭亦伶醫師說,小惠在校課業表現不錯,但因為多種因素,被部份同學排擠,聯合起來不跟她講話,刻意製造孤立,讓她情緒大受影響。媽媽一開始請老師幫忙處理,結果不如預期,最後只得轉學,只是情緒烏雲並沒有走開,媽媽開始用「都已經換學校了,同學也對你不錯,為什麼還要心情不好?」來回應孩子,讓小惠心情更加低落,出現吃不下、睡不著,做惡夢、功課一落千丈等憂鬱症狀,也不再跟父母分享心情。

「那有什麼?不要再想、不要再講了啦!」蕭亦伶醫師說,這些話都是在臨床門診,最常聽到無助、焦急的父母給子女的反應。事實上,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情緒問題最想傾訴的對象一定是父母,希望得到幫忙或傾聽,父母的回應方式,往往出自於擔心孩子受傷、不快樂,或父母自己擔心沒辦法幫忙孩子處理情緒﹔但是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則是:父母根本不想幫我,不瞭解我的痛苦,於是更加感到挫折。

蕭醫師表示,青春期的憂鬱症跟大人不同,成人是低落難過,青春期反而是易怒與煩躁,多數大人把孩子的反應解讀為叛逆、不聽話、愛跟家人唱反調。「該幫的都幫了,還要我們怎樣?」很多家長疑惑,究竟該怎麼做才對?蕭醫師提出兩個重點原則:一、不要責怪孩子,多聽聽孩子怎麼說。二、用同理、陪伴的方式來跟孩子一同面對情緒。

蕭醫師說,看見孩子情緒陷入低潮,很多父母馬上慌了,會想立刻卡掉他們眼中的壞情緒,急著想幫孩子解決事情,或用指令直接指揮孩子怎麼做,問題是,方向不一定是孩子要的,家長愈用力介入,孩子愈反抗,結果就是被指責不聽話,不接受大人提供的建議。

父母必須理解,情緒的消化和處理需要一段時間,與其單方面想破頭,當一個力量用錯地方的「全能父母」,不如就是當個「會傾聽」的父母,問問小孩「看到你因為同學的問題,心情好難過,你希望爸媽怎麼作?爸媽能幫你做什麼,會讓你比較舒服?」讓孩子知道,父母瞭解他的難過,願意支持陪伴,而不是直接否決情緒。不要小看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能力,有些孩子能找到理解的路,「給我一點空間,你帶我去那裡?或是陪我做什麼?」

「當孩子的世界在下雨,父母不一定需要當那個移開烏雲的天神,父母可以撐把傘,陪著孩子感受下雨的溫度,等待雨停。陪著孩子體會下雨天的感覺、一起想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等他情緒度過需要吸收、消化的階段。」蕭醫師強調,與其否認壓抑孩子的情緒,不如陪孩子一同度過,孩子會更信任你,才會願意分享心情。

寒假即將開始,親子相處有更多時間,蕭亦伶醫師建議,開始練習一天五到十分鐘一對一聊天的時間,忍住不要在這個「純聊天」的寶貴時間教孩子,聽聽他怎麼說,陪伴孩子一起發洩情緒。

還有,假期中,孩子最常被家長叨唸看電視、打手機,蕭亦伶醫師說,假期中若沒有特別安排的事做,孩子就會用看電視、打手機來打發時間;家長不妨跟孩子共同討論、規劃親子活動。尤其,很多父母都覺得打電動遊戲沒有意義、浪費生命,其實父母只要事先建立規則和使用時間,規劃你們共同的假期活動表,甚至撥出一點時間陪孩子打電動,體會孩子在遊戲中的感受,完成任務的快樂,孩子會更願意你的加入。

公IMG_8381 []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