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丟了報社飯碗 快樂從農去

2016/03/13 11:00
2,19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黃巧汶、何佩霓/宜蘭縣報導】全身上下散發著務農人的氣息,充滿親切感,然而談話間卻仍不失媒體人的敏銳思考。廖德明曾從事媒體行業長達十幾年,在一次的報社抗爭中,他毅然辭去媒體人工作,而後搬到宜蘭,靠老天賞飯,開始他的務農生活。

照片

廖德明介紹自己曾經種植最大面積一甲六的田地。

務農前原為媒體人

在到宜蘭務農之前,廖德明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媒體人,從佛教報《福報》、《自由時報》、《大成報》、再到待了長達七年的《中國時報》,從事編輯一職。然而在二〇〇一年,中國時報無預警裁撤中南部編輯部,頓時造成數百名員工失去工作,於是廖德明和同事成立中時中南編自救會,和報社抗爭半年,還拍了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記錄抗爭過程,儘管最後無力回天,但對他而言,這是一件不做會後悔的事。

離開報社後,輾轉到TVBS周刊、大地地理雜誌工作,廖德明說:「可能在報社的工作環境習慣了,通常在四小時內的工作做完就沒事了,可是雜誌社不是,像周刊會拖一個禮拜,在那時間內,就一直是緊繃的狀態,如果是月刊,就前一個禮拜沒事,第二個禮拜稍微有點事,其餘都會壓縮到後續時間,我覺得已經不喜歡那種工作的環境模式了。」因此大概各工作半年就辭掉,最後落腳宜蘭從農去。

為了孩子的教育 開啟種稻人生

廖德明在宜蘭出生,因為有個軍人父親,從小就跟部隊到處走,陸續住過中壢、待過台中。最後因為孩子出生,為了孩子的教育,想找體制外的學校,讓孩子接觸不同於傳統唸書、考試的教育模式。廖德明說:「現在的小孩回家後可能就是打電動、打電腦、看電視,都是一些聲光的東西,相對來說比較本質的東西反而接觸不到。」因此他認為,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成長會比較好,正好找到一所位於宜蘭,公辦民營的「慈心華德福學校」,源自德國的教育系統,沒有教科書,用故事敘述,佐以圖像傳達知識,替代填鴨式的教育模式。

照片

廖德明叫孩子拿飼料餵雞。

照片

從小與大自然為伍,雞成為孩子的寵物。

九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廖德明舉家搬到宜蘭,然而到宜蘭的第一年冬天,就連續下了三十九天的雨,潮濕的氣候讓他很不適應,且當時廖德明偶爾還是會接一些採訪,到處跑案子過活。但後來發現,既然特地搬到宜蘭,也不常陪伴孩子是不對的。為了孩子,他最後選擇放棄原有習慣的生活和工作,廖德明的妻子何馥行說:「快樂就好,對人生要求太多就太痛苦了。」

也正因為孩子就讀華德福學校,才認識了一群家長,他們愛好大自然,許多人也是到這邊後才開始從農,一夥人講好到宜蘭員山認養田地種植,基於玩票性質,廖德明認養一分地開始他的種稻人生。

照片

巡耕中帶我們認識再生稻。

從無到有 靠雙手種健康好米

毫無務農經驗的廖德明,看見周遭許多人也是中年後才去務農,覺得沒什麼難度,廖德明說:「台灣基本上在稻米的耕作上面產業鏈還算很完整,包括從育苗開始到插秧、耕作、收割、烘穀、碾米,碰到問題都可以找人幫忙解決,基本上種植問題不大。」於是跟著加入種稻行列,開始租地,他選擇台中秈稻十號,一種耐病蟲害、即便不去照顧都會有收成的品種,只是收成多寡的差異,基本上是容易種植的稻作。

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不耕田、不施肥、不用農藥、不除草」,廖德明起初照做,但發現不耕田,土不夠鬆軟,會傷農機具;不施肥,地主會擔心土地肥沃度下降;不除草,地主怕田荒掉。於是他採折衷的自然農法,照樣翻耕;施肥方面,以碾米後的糠替代肥料給予養分;不用農藥,手撿福壽螺。一步一步在做中去學,種出健康好米。廖德明的好友、也是穀東之一的林雅慧說:「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人們、動物、昆蟲及環境可以和平共存,相互滋養。」

一粒米養百種人 看生命的變化

對廖德明來說,種植容易、行銷難,他說:「前兩年玩票性質,種了一分多地,第三年擴增到四分地,收成後開始有了壓力,連作夢都會夢到堆在家裡的穀子爬滿米蟲,因此想趕快把米賣出去。」不在市面上販售,廖德明選擇認穀方式計畫性生產,多少「穀」東、多少需求,就種多少米,他透過寄發EMAIL給好友,和在自己的部落格「今天,老天賞飯吃」撰文的方式,吸引客源,透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將自家種植的健康米供人享用。

照片

囤放在家中的米。

從農至今九年,透過認穀的這些年,每個月碾米寄給穀東的過程中,會知道一個人的家裡,或人生的某個階段發生的某些事情,廖德明說:「我有個穀東,在台北工作,認了幾年穀後,看見他很想離開他的工作,於是也跑來田裡面找我聊聊怎麼做,幾年後,他就真的辭去工作,回到屏東老家去經營他的田了。」他認為在大家簡簡單單吃同碗飯的過程裡,會看到人生不斷輪替的感覺,這就跟他在耕作的變化一樣,即便哪天他不種稻,似乎也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

 

延伸閱讀

穀東俱樂部 愛護尊重大自然

中年轉業 芭樂開創第二春

友善小舖 在地小農有機願景

神奇桀克 第一次當農夫就上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