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視障基金會 輔導視障音樂就業
【記者劉兆為、吳盈萱/台北市報導】視障者的未來真的只有按摩師這一條路嗎?並不盡然。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用音樂為視障者開闢一條嶄新的道路。由於目不能視,視障者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都是靠著「聲音」傳達,是以視障者大多具有敏銳的耳朵。而他們在音樂領域往往也有著傑出的表現,視障音樂基金會的成立宗旨就是「推動視障者的音樂教育與就業發展」。
視障者在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的幫助下進行演出 。 視障音樂基金會 提供
音樂基金會 興起與展望
音樂基金會發起人張育豪表示,當初在就讀文化大學音樂系時就曾在酒吧打工,原本只是出於興趣,但他發現,音樂表演對於視障者來說是障礙最小的工作形式。於是畢業後,於一九八四年,他與志同道合的學弟妹成立啄木鳥樂團。張育豪把啄木鳥樂團定位為跨界室內樂團,他們不安於只能從事按摩的命運,全新開拓啄木鳥的未來。
啄木鳥樂團曾經在全國各縣市文化中心、音樂廳、社福單位、監獄、民間機構等場域表演,更曾到過總統官邸。他們用行動證明,盲人樂手組成的樂團可以做到一般樂團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他們會比眼明者更認真,更把握每次上台的機會。
原本只是出於興趣而出團表演的他,在經過十年的樂團運作後,他覺得音樂表演是可以當成職業而不再只是興趣,甚至可以養家餬口。於是在一九九四年,他成立了視障音樂文教 基金會,讓視障者多一個就業選擇的機會,而不是侷限在按摩。基金會網站上可以瀏覽視障樂團及個人音樂工作者的簡介,也有街頭藝人的介紹。
但是盲人樂手在社會上曝光度不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視障音樂人有著不遜於眼明者的樂感。盲人在練習樂器時或許比眼明者辛苦,但也因為較少的干擾,讓他們更加專注。所以基金會致力於幫助更多的視障者進入音樂的世界,或是幫助對音樂有熱忱的視障者們,讓音樂對他們來說不再只是興趣,而是一種職業,就如同眼明者一般。
現在,基金會開設許多音樂教學課程,培養視障者的音樂就業能力。而課程中有三分之一的老師是視障者,像胡琴課的授課老師曾宜臻就是在盲界小有名氣的音樂老師。視障老師比較能夠體會視障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難處,曾宜臻表示,在課程中他只能用「聽」的。上課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他會依據學生的琴音來判斷學生拉二胡的手勢、音準、關節肌肉的動作是否正確等等。另外,視障音樂基金會也有志工協助視障者上下課。
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董事張育豪。 攝影/劉兆為
音樂基金會 對視障朋友的服務
視障音樂基金會提供給視障者樂團更多的音樂舞台。張育豪表示,目前樂團表演都是受邀性質,不太會主動打廣告。樂團的表演形式不拘,有政府舉辦的活動、婚宴、尾牙春酒、餐廳開幕、迎新送舊、園遊會、發表會、節日活動、各類慶典、慈善活動、音樂會……。另外,基金會官網也設有音樂圖書館,專門提供有聲樂譜、點字樂譜、樂理書等。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這是未來基金會積極努力的目標。
每年秋冬之際,視障音樂基金會都會推行視障音樂節,這是基金會目前最大的活動,也可以讓盲人樂手在社會有更多曝光的機會。音樂節除了給音樂人一個舞台外,也是基金會為了學習音樂的視障者搭建的一個與民眾接觸的平台。
張育豪表示,音樂真的能照亮視障者的世界,原本一些視障小朋友的生活是沒有目標的,從小失去光明的他們自暴自棄,甚至有些小朋友有自閉傾向。再加上他們在讀書各方面也比眼明小朋友困難得多,讓他們更加沒自信。但音樂給予他們不同的生命,找回屬於他們的自信。接觸音樂後,他們能發掘出更多的個人特質,而視障音樂基金會也希望有更多的視障者在他們的幫助下,可依循的方向和道路越來越多,重新找回屬於他們的生命之光。
啄木鳥樂團會透過視障音樂基金會到各地表演。 張育豪 提供
音樂成了視障者就業的另一可能
目前就讀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的陳冠瑋,小學時曾在學校管樂團學薩克斯風。不過從小就因為視力問題配載很厚的眼鏡,且因視野狹小常碰到同學而不自知,因此成為同學們口中的「問題人物」。也由於無法經營好自己的人際關係,陳冠瑋也對自己更沒自信。
會到音樂基金會學音樂,陳冠緯母親陳靜茹表示,因為眼明者要教導視障學生往往不知道視障學生的問題出在哪裡。唯有視障者才能明白視障者真正的問題,也才能讓他學到更多東西。在參加音樂基金會的培訓課程後,陳冠瑋增進了自己的音樂能力,願意走出家門,到街頭演奏樂曲給大家聽。一開始當街藝時,陳冠瑋很怕讓人知道他是視障者,怕會被看不起。但慢慢的,隨著技能提升,做街藝時有了很多的掌聲,讓陳冠瑋在工作中找回自信。
目前陳冠瑋假日當街頭藝人,也參加音樂基金會底下的超樂薩克斯風重奏團。陳靜茹說:「冠瑋的夢想是到法國一所公立學校,繼續深造薩克斯風。」音樂,讓視障者找回目標;音樂,也讓視障者重拾自信。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