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藝文空間 看見需求傳遞幸福
【記者王曉敏、胡櫻馨/苗栗市報導】座落在隱匿巷弄間,由五十年的老房子改建,門口有枝櫻花樹,在寧靜的社區中外觀顯眼,這是「老家」。甫進門即看見展覽空間,一旁有許多富含回憶的老舊攝影機、相機以及古早味的碗櫥等,店內擺設充滿老闆對「家」的記憶。陳鵬文與「家人」一同打造舒適、滿足顧客需求的藝文空間,使苗栗增添藝術氣息。
陳鵬文為來訪者手沖咖啡。 攝影/王曉敏
創意來自看見每個人的需求
陳鵬文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四年前就讀研究所期間召集友人一同回到苗栗,與妹妹設想許多老家的可能,例如藝廊或故事屋,因苗栗缺少人文空間,最後決定將老家化身為貼近民眾生活的咖啡廳結合藝術空間。陳鵬文表示,回到老家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就像門口櫻花樹,雖然等了兩年,但它終究會開花,回到生命的根本去討論,這一切都是必然的。
老家辦過許多展覽及活動,如「跟著媽祖去環島」圖文創作攝影展媽祖展、「微觀旅行山城苗栗」帶參與者遊苗栗各處等等。至今也舉辦過十三場「深夜食堂」,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十一點至一點,老家提供場地,邀請廚師或喜愛烹飪的友人為顧客呈現自己的料理,陳鵬文稱這樣的模式也是一種產業間的「換工」。去年此活動著重於料理人的介紹,今年想將重點放在食物的故事性上,至於活動的週期性,陳鵬文說:「有季節性,人心的季節。」
陳鵬文解釋春聯字句的意義。 攝影/王曉敏
打開一座山 越過一片海
去年起與竹圍工作室合作「打開一座山,越過一片海」計畫,打開那座山指的是人心中的寶山,由老家負責發現富有,檢視彼此所擁有的資源,再越過一片海,運用竹圍工作室的各式資源來展現富有,交換彼此的才華與想法。陳鵬文組織起「行深工作室」,主要負責策展及藝術家交流等工作,將成為除了老家之外另一個藝術推廣機構。目前已有兩位行深策展團隊的藝術家透過竹圍工作室BOOBOO筆記本計畫,代表兩個工作坊至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交換,主題為「自我介紹」。
在老家的引領下,各地藝術家從認識苗栗開始,挖掘與整合在地文藝資產,並與居民建立情感的橋樑,藉由與在地的學術單位、公家機關及特色店家合作,推動外來資源與地方特色的創意媒合,在城市的生活中,展現平等與互助的創作精神。
陳鵬文希望將苗栗慢慢轉為藝術生活村,並與苗栗火車站前雜貨店轉型的新興旅社、位於頭份已有駐村藝術家入住的蘆竹湳古厝社區合作,不時舉辦講座或研習活動。陳鵬文期望將台灣中部連結起來,打造富含文創教育的宜居城市。
陳鵬文與夥伴正準備翻轉小卡給偏鄉學童。 攝影/王曉敏
不用等風來 前行風車也會轉
去年四月因應兒童節,「幸福歡樂送」第一次出現在老家,透過社群媒體募集甜點,把一百份瑪德蓮送至偏遠小學,發現學童各自以不同形式有所回饋,陳鵬文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始,策畫將此公益活動設為常態。今年擴大到四百份瑪德蓮送至縣內十所偏鄉小學,而不同於去年只有一種口味,今年準備了三種口味並各自賦予了不同的意義,黃色原味,代表平等;紅色為甜菜根,名為熱情;綠色加入抹茶粉,意味創意。
今年的幸福歡樂送計畫一改去年只做為給予的角色,今年收到瑪德蓮的小朋友將以才藝表演做為交換,回饋這個來自各方的幸福滋味。負責甜點製作的小廚房幫手鄭玉渘說:「不一定要等風來,向前走風車也會轉。」開放認領瑪德蓮讓活動擴散至民眾甚至是企業,老家製作感謝小卡,給每一位認領瑪德蓮的顧客。
阿新喜歡與人接觸故當上咖啡師。 攝影/王曉敏
建立舞台 讓年輕人站上台
今年二十八歲的陳鵬文認為,當今社會已該由二十至二十五歲年輕人承擔重任,他能及的只有建立讓年輕人站上去的舞台,所以老家將實習生視為很重要的一份子,不會侷限太多,讓其盡情發揮多加練習,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特色,在傳承後離開老家,追尋更高的挑戰。
秉持著對家鄉的眷戀,陳鵬文延續了老房子的生命,與朋友們一同返鄉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價值,用糕點與咖啡香氣活絡家鄉的藝文氣息,並與從與各地來的藝術家、媒體人及各類文教單位接觸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種可能。陳鵬文認為,不過度束縛老家,並給予老家多元的定位,更能結合在地的想像而與人產生互動,讓老家走出屬於自己苗栗在地的特色。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