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親班開始 永康社區改造計畫
【記者陳宥畬、王芸樣╱基隆市報導】基隆永康社區曾經有嚴重的青少年問題,透過社區營造在里民會堂開了一間安親班,幫忙照顧、輔導家裡無法提供足夠照顧的小孩。社區營造的起步,不僅改善滋事少年的情況,也一步步讓社區變為更友善的居住地。
永康社區老人會館的班長許玉英,開心地介紹永康里老老少少一起彩繪的社區街景。 攝影╱陳宥畬
營造起源 社區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過去,永康社區由於環境髒亂,曾經被叫做「垃圾社區」,不僅如此,由於社區居民多為勞工階層,父母外出打拼,只好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照顧,有些叛逆的孩子沉溺網咖、翹課、四處遊蕩,社區內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
永康里里長余素雲從教職退休後,看到青年流連網咖,心想:「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於是在二〇〇四年開始,把髒亂的里民會堂打掃乾淨,布置成一個簡易的安親班,開始照顧、輔導翹課的學生。成立之時,余素雲募來了十台液晶電腦,並在裡面安裝好遊戲,與流連網咖的孩子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不翹課,就可以來這邊玩電腦。結果,成效意外地好,每天孩子都乖乖地上學,放學再來安親班報到,除了玩電腦,也讓安親班的志工媽媽陪著唸書到晚上九點。
現在,每年寒、暑假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里民活動中心還是有開設免費安親班,讓永康里中的小孩假期不孤單。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時至今日,社區中已經沒有翹課的孩子了,但安親班的小孩卻越收越多,每年寒暑假,只要是住在永康里的孩子,都可以參加免費的安親班,除了讀書的輔導外,還有許多有趣的課程,例如:踩高蹺、廢棄物勞作……等等。
凝聚感情 社區營造守護下的老人
社區的孩子照顧好之後,老人變成下一個主要照顧對象。因為年輕人出外打拼,永康社區多是「獨守空閨」的老人,於是,當上永康里里長的余素雲,自費租下一間房,作為社區的「老人會館」。
老人會館是當地老人對「永康社區長青俱樂部照顧關懷據點」的簡稱,每天社區裡的老人都會來到這間會館唱歌、聯繫感情,永康社區鼓勵老人走出戶外,與大家交流。老人會館的班長許玉英,今年已經年近八十歲,負責老人會館裡的大小事務,連會館的打掃也由她一手包辦。許玉英說:「以前我都不敢開口唱歌,現在都跟著大家一起唱!」說著說著,臉龐上大大的笑容擠出幾條細紋,看上去盡是滿滿的喜悅。
老人會館中簡易的卡拉OK設備,卻串聯起整個社區老人的感情。 攝影╱陳宥畬
走進老人會館,寬敞明亮的空間有著兩張大大的桌子,泡茶的道具應有盡有,甚至還有一個廚房,名為「阿母ㄟ灶腳」。每週二、四,八點不到,社區中的志工就開始在廚房內洗菜、切菜、準備食材,因為中午要將里長余素雲與丈夫買回來的食材做成豐盛的便當,給老人享用。
老人們中午時會自己來到老人會館,一近來便開始閒話家常、唱歌聯誼,等待熱騰騰的家鄉菜上桌。自從有了老人會館後,永康里的老人變得活潑、快樂許多,老人會館班長許玉英說:「以前我們社區裡面的老人,每個都是點頭之交,很少聊天說話,自從大家開始來吃飯、唱歌之後,我只要突然有一天臨時有事沒來,他們還會跑到我家按電鈴找我呢!」
阿母ㄟ灶腳原先只做飯給社區老人吃,現在也有在販賣。有菜有肉、菜色豐富的便當,一個只要五十元。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而現在「阿母ㄟ灶腳」煮的餐點,不只老人吃得到,若是您也想嘗嘗有媽媽味道的便當,只需要五十元,就可以買到一個三菜一肉的豐盛便當。
「永」無止境樂活健「康」 社區好還能更好
最初,因為不忍心孩童、青年缺乏照料而荒廢了生命,進而成立了這個發展協會,漸漸地,余素雲越做越投入,不僅幫助了孩童,也照料了老人,還把整個社區營造起來,一改以往髒亂的模樣。
永康里里長余素雲召集了社區中的老老少少,一起彩繪社區中的牆面,綿延數十公尺五彩繽紛的牆面畫得全是社區的特色;除了彩繪,居民也利用撿來的石頭當作馬賽克磚,拼貼在牆上,讓整個社區活潑了起來。
里民以撿來的石頭一顆一顆拼貼出永康社區的街頭造景,模樣十分可愛。 攝影╱陳宥畬
余素雲說:「因為現在政府其實也沒什麼錢,一個社區要永續,它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所以,現在永康社區除了在「阿母ㄟ灶腳」賣便當之外,也有販賣社區居民自製的海苔肉鬆、菜脯、豆腐乳等伴手禮,來分擔一部分社區所需的經費,舉凡學生的獎助學金、老人的飯菜錢,都從此獲得一點補貼,而海苔肉鬆更打敗許多商家行號,獲得基隆十大伴手禮的殊榮。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