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樂野部落新視野 浦忠勇潛心經營

2009/04/15 22:37
5,92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奕之/嘉義報導】

  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國民小學的鄒族校長浦忠勇,自幼求學路艱辛,不斷地在追趕部落和城市的差距。為人師表回到原鄉服務,想起過往的不順遂,他心裡有很多願景,想開拓新視野給部落的居民、想建造好的教育體制讓樂野人才濟濟。把人才留在家鄉,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以自己的文化為榮耀,是他最大的夢想。                            

                                                                                                        

照片

                   浦忠勇計畫未來要帶領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國民中小為鄒族文化注入新活力。

圖片來源/蔡政儒提供

   過去,部落與外界的接觸不如現今頻繁,部落裡的小孩都很純樸,但今天的部落,外界的刺激太多,不一樣的誘因會引導孩子走出不一樣的路,其中不乏走偏人生道路的孩子。在樂野部落裡長大的浦忠勇回憶起過去感嘆地說:「小時候沒有升學壓力,一直在玩,現在的孩子除了熟悉部落的文化還必需要和山下的孩子競爭。」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國民小學老師鄭佩茜表示,浦忠勇是個目標明確的校長,關心學生,關心部落。對於浦忠勇而言,改善原住民教育、發展民族教育一直是他想努力的方向,因為在求學時的經歷,使得他想致力為部落的孩子們摒除一切困難。

  在部落裡的孩子長大後,勢必要到山下念書或工作,而部落和城市的落差就是他們所面臨最大的困難。過去山區資源有限,師資也不盡完備,曾就讀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國中的浦忠勇,成績在學校數一數二,爭取到當時每年一位的原住民保送生資格,由政府補助學費就讀高雄師專。就讀高雄師專時,因為家境清寒半工半讀,賺取生活費,求學的過程中遭遇許多挫折,浦忠勇強調,當年部落和城市的差距太大,為時三年的師專課程,他花了兩年追趕落後的課業,最後一年才勉強跟上大家的程度。這讓浦忠勇加深了回到原鄉服務的念頭,但部落和城市之間的落差不是一時之間即可以弭平,他希望至少能將落差縮減至最小。

  「原住民文化就像小溪一般,最後會流入大海,也就是和整個大環境融合的時候。」浦忠勇用小溪與大海比喻原住民文化和現今世界潮流,並將它奉為新原住民文化的圭臬。在四十歲的時候,浦忠勇考取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鄉村社會學博士班,為了將新知識帶入部落,一邊從事教職工作,一邊讀書。當時浦忠勇的指導教授要求他須有相當的英文程度,這使得他在學習的過程中相當吃力。浦忠勇表示,當時他相信,只要肯花時間就可以克服任何障礙,也因此撐了下去。而後,他取得博士學位回鄉,並以謙遜的態度辦學,與學生沒有距離地互動,用心聆聽學生的需求。在校園裡,大家都知道浦忠勇以100公分的低姿態,帶給學生200公分的寬廣視野。

  從事教育工作是站在細微末端的第一線,浦忠勇表示,為部落開啟另一個視窗是他的責任,也是支持著他一路走來的力量。嘉義縣阿里山國中小總務主任蔡政儒表示,對浦忠勇而言,建立起原住民的新指標,讓原住民孩子以自己的文化為榮是他努力的目標。教育原住民的孩子除了部落以外的世界,他們還擁有這片土地,一片無論如何都守護著他們的土地,要好好的愛護和延續下去。更要不斷地接受外界的文化刺激,激盪出屬於原住民自己的新文化,接軌世界新潮流。

  喜歡接觸新的事物,增加視野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地思考新的教育方向,每當「有所頓悟」的時候,浦忠勇表示,這就像是看到希望在前方,連走起路來都會飄飄然的開心。他強調,跳脫限制與體制,發現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是他最快樂的事。目前,浦忠勇是阿里山國中小籌備部主任,未來將擔任是阿里山國中小的校長。他希望,下一代的人才可以留在部落裡發展、經營,超越過去人們對於部落孩子貼上的刻板、負面標籤的印象,為部落注入新的活力,讓鄒族文化得以延續下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