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舶來品的源昌布行

文字-A A +A

       旗山早期為旗美九鄉鎮的交通要地,從甲仙、杉林、六龜來到旗山大約就花了一天的時間,要到高雄、台南其他外縣市的人都會在旗山住一晚,所以在旗山有許多番仔間、飯店、特種行業,也因此便越來越繁榮了。

       高雄鹽埕區大溝頂─崛江商場在光復後建造完成,鹽埕大溝頂是貫穿鹽埕區南北水溝上建造的商場,靠近港口也是交通要地,因此許多舶來品會來這裡販賣,造就了川流不息的人潮。       

       民國43年當時鎮長─吳尚卿看到鹽埕大溝頂這副光景,決定在旗山也建造一個大溝頂(現在永安街),旗山大溝頂和鹽埕大溝頂同樣也是蓋在非主要河道上,而大溝頂的建造方式是基礎拱形RCA抓住卵石護岸、一樓水泥地板、二樓則是木造,房子全都連在一起相當地穩固,地震來都不需要擔心會倒,一時選的時尚產業,像是布莊、女裝店、皮箱店……都進駐到大溝頂,當時確實是大溝頂獨領風騷的時代。

       旗山大溝頂亦稱為「太平商場」由鎮長吳尚卿取名,搭配著旗山老街成東西向繁榮的商圈。東邊面向旗山戲院,西邊則是穿過大溝頂迎面而來的仙堂戲院,大溝頂就矗立這兩家戲院的中間。在兩座戲院還未沒落拆除時,人潮總會在這兩家戲院間,因輪流上演不同的戲劇而流動。

       早期沒有電視,到了晚上休閒娛樂就是來到戲院來看戲,看一次戲的費用是10塊錢,然而不論梁山伯與祝英台撥放了幾次,還是會有許多居民來看戲;還有藝霞歌舞團來表演的情境,人潮還可以排到彰化銀行,可想而知那時候有多少人來看戲。

       回憶起戲院,大溝頂的阿公阿嬤們說,以前電影快要結束前10分鐘會有開放免費入場,總是會有小朋友趁機跑到戲院去「撿戲尾」。

       源昌布行,是最早來到大溝頂店家之一,老闆─張文賢說他是第二代,他的父親─張其萬,本身就是從事賣布的工作,在他父親那個年代的布大多都是從上海、日本進口,透過基隆及高雄港送到台北迪化街及台南民權路,再由迪化街、民權路將布批發下來,而店的位址位於現在陽信銀行附近〈鄰近旗山菜市場〉,在民國38年正值四萬換一元的時候,有許多民眾、店家都因這政策,導致家中逐漸落沒,源昌布行也是因為這樣,都將布全數賣出了。

       老闆說他經歷過228事件,那時他還只是個初中生,因為228事件在高雄也有些抗爭,所以學校停課,火車、公車也都停駛,整個交通都打結了。那時在雄商讀書的他,只好沿著鐵路走回旗山,共走了12小時。剛踏入旗山時,就聽到在課徵稅的地方,也有事情發生,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有兩台軍車開,追著這群民眾,進入現在區公所的後方。

       源昌布行在大溝頂落腳後,陸陸續續就有一些針車店、女裝店出現,老闆說,以前女孩子沒有再升學後,便會去學習做女裝、裁縫,光大溝頂早期就有都麗美女裝店、阿燕時裝、白蘭女裝、美美女裝、欣欣服裝設計……等。他們的顧客來到布行消費,大都都以女性居多。以前媽媽要做衣服時都會順便帶家中的女兒來做衣服,一次做好幾套;早期結婚時,新娘也都要做個一、二十套的衣服帶到夫家去。老闆說,如果做越多套衣服就代表越有面子,對於衣服重視的程度更甚於其他!

       而來到大溝頂做女裝,是要先到布行買布後才到女裝店做衣服的,所以應該是先有布行,大溝頂的女裝店才會漸漸增加起來,這種配合、分工的模式,也是今日大溝頂的特色之一了。

       在源昌布行五花八門布當中,老闆分享著說,早期布的材質都是棉布,棉布穿起來較為舒服,因為棉布沒有添加其他東西,所以也比較容易皺摺,需要常常使用熨斗來燙平。但是,約在民國四十年,尼龍開始發明後,便超越棉布的地位,成為最多人使用的布料,一直發展到現代最常見的化纖質料,還有混的比例不同的布料,更多不同種類布料的選擇了。

       然而早期的布料與現在的相差很大,其中之一是,以前的布較為硬挺,所以做衣服時都不需在裡面增加內襯,也不容易透光。以前來買布的人除了做一般的衣服外,較為有錢的人會去做大衣或是洋裝;特別日子像是結婚時,就會來買布去做旗袍;如棉布這種材質的普通布就是做洋裝或上衣,但是做傳統旗袍的布一定要緞及絲絨了。

       旗袍外表亮亮較硬的布料就是緞,在旗袍內裡較為柔順、光滑的則是絲絨,用絲絨做旗袍時必須要用專門熨絲絨的熨斗來燙,否則容易倒毛〈台〉,倒毛就是會讓布看起來沒有光澤,做出來就不好看。說著說著,老闆就將他珍藏的絲絨拿了出來,他說現在沒有人在做絲絨了,他這邊的絲絨只剩下這些,絲絨正面就是看起來亮亮,反面就是摸起來柔順,收的時候,還必須要按照它的紋理去收整齊,不然也是會倒毛的!      

       約在民國四十年左右,是最多人來布行買布的時期,當時布可是相當的貴,光賣了一呎布,就可以到風流場所點五、六個小姐的台囉!換算現今的價錢的話,差不多是千元左右,所以大多會來買布都是家境較為富裕的人。老闆打趣說,那時候也有人說,從事賣布事業的人是「有的人」〈台〉。但是約在民國50年左右,因成衣開始出來就起了變化了!成衣方便、快速,廣受歡迎,不必到布行量布,不需到女裝店、西裝店做衣服,於是便越來越少人去布行買布做衣服,布行才逐漸走下坡。

       雖然現在來到布行消費的人不多,但是老闆依然堅持要繼續在大溝頂開店,讓在地的學生、民眾不必跑到高雄或是台南浪費時間,在旗山就可以買到布,用這樣的精神使布行一直在大溝頂屹立不搖。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2.01.09

尊懷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12.01.09
107則報導
11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旗山舶來品的源昌布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