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技藝傳薪火 洄游鮭魚喜粧佛|陳宗蔚
【記者林淳芳 彰化報導】
清朝年間,鹿港是對外最重要的貿易港,繁榮的貿易使定居鹿港的移民增加,更帶動了寺廟文化的發揚興盛,寺廟也成為當地人的信仰中心,透過與神像的對談,生活的疑難雜症迎刃而解。
仲夏鹿港,佛俱店裡,有位耐著高溫、專注漆線的年輕人正埋頭為神像上妝,國他就是鹿港粧佛藝術國寶級大師施至輝老師的二弟子——陳宗蔚。從小跟著爺爺在鹿港神明店穿梭的宗蔚,對於每尊神像瞭若指掌,埋下他對粧佛藝術熱愛的種子。
神像在正式受到供奉前,必須透過粧佛師傅的巧手,從選材到最後製成的開光點眼,要經過繁複的十六道工法方能完成,粧佛師都需遵循古法、適時舉行宗教儀式,但正因製成時間長、過程繁複,讓這項美麗的傳統技藝漸漸式微。
白天是個普通上班族,下班後拿起畫筆、刻刀,宗蔚秉著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回到故鄉傳承百年技藝,偶爾的逆風並未阻止他想繼續發揚粧佛的信念,樂觀謙卑的他甚至更以「廢寢忘食」來形容自己對粧佛的著迷。
傳統技藝最怕面臨斷層,唯有傳承才得以使文化延續。面對粧佛沒落、傳承存續,仍有人像宗蔚一樣回到故鄉堅持傳統,保存珍貴的人文資產。而人才培育為目前政府民間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但最重要的是對於傳統藝術的認同,才能讓更多藝師專心創作、將台灣文化發揚光大。
(音樂來源: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